悦读社发言(113)

还原孔子  解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读后

《去圣乃得真孔子》这本书,还原孔子从普通人到圣人的过程,解读《论语》的思想要义。作者李零,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早期从事青铜器、竹简等考古研究,后在北大中文系任教三十余年,其研究主攻考古、古文字、古文献、思想史等方面,在中国文学界、考古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本书是李零教授结合对新出土竹简古文献的研究,在北大讲授《论语》专业课后的讲义。他的研究方法是对照古文献,逐一考证历史人物,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考原文,再通过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孔子本人、儒家思想和《论语》的真实面目。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孔子与《论语》建立起真实而立体的印象。

孔子活着时,不是圣人,身份上,是民间学者和民办教师,学术地位上,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记载的,是孔子最真实、最原生态的想法。还原《论语》,是作者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方法。《论语》是诸子著作中的一部,在体例上,是孔子及弟子们的语录,既不是经书,也不是儒家思想的系统专著。《论语》是子书,也就是诸子著作的一种,采用的大多是当时的白话,本身并不是经。古人说的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在孔子时代就是古书,那时候就很难读。《论语》就是孔子和学生的聊天,是春秋晚期的白话,虽然思想内容精悍,但也是子书的一种。

《论语》是语录体写成的袖珍本,应该拆开来读。《论语》是学生们回忆整理老师孔子的话。有两种整理方法,一是一问一答,记住以后再口耳相传,这就是语;另一种是做课堂笔记,再加工润色,这就是录。学生们把自己的记录凑在一起,编辑整理,就成为所谓论语,这是论语的本来含义。

在读《论语》时,既不要把它当做经书供着,甚至还没读就崇拜;也不要相信《论语》有神秘的一贯系统,必须按照固定顺序的说法。对《论语》最好的读法,就是要尊重原书,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阅读《论语》的大忌,是将它作为意识形态,当做政治、道德甚至宗教教条,以至于为了维护孔子的圣人地位,用现在的价值观进行曲解。

几千年来,从官方到民间,一直尊奉孔子为孔圣人,历朝历代都册封他的嫡传后裔为衍圣公。孔子活着时,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在他死后,才被“加工”成了圣人。到了汉代,孔子才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理清孔子是怎样从人变成圣人的,是认知真实孔子的最重要一步。

孔子品评人物,最高级的是圣人,其次是仁人,再次是君子。在他看来,圣人与仁人,当时没有活着的人能做到。李零对孔子提到的所有的圣人和仁人,都一一进行了列举考证,总结了各种相关材料后,可以看出来: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聪明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尧舜禹这些上古的禅让君主;一类是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革命君主,第一类尤其伟大。

孔子觉得自己有没有可能做圣人呢?孔子自己回答过:绝对没可能。孔子的原话是,从智力来说,他只是学而知之的普通人,而不是生而知之的聪明人;从地位上说,他也没有机会施展政治抱负、达成圣人的贡献。孔子是怎样被树立为圣人的呢?在春秋时期,不仅政治局势混乱,思想和文化也同样混乱,百家争鸣时,各派学说都在互相攻击。孔子刚刚去世,就受到许多人的诽谤和怀疑。比如,连孔门大弟子子贡的学生,都认为孔子不见得比子贡强。受形势逼迫,以子贡、有若为首的大弟子们,开始全力树立孔子的圣人地位,以此来团结同门,争夺话语权。

官方对孔子的推崇,是从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历代帝王褒奖,不断给孔子加封号,实际重视的,是加工之后的儒家伦理和政治实用主义;儒生们崇拜孔子,实际依托的,则是科举制度。除了圣人,历朝历代给予了孔子许多封号,越来越长,到了清代,确定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这是完全的“人造孔子”过程,而孔子的真实人格、真实思想,却被掩盖和扭曲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受形势所迫,为了团结同门,争夺话语权,必须把孔子树立为圣人,并且破除了理论阻力。历朝历代都要给孔子加封号,完成了一个“人造孔子”的过程。同时,孔子的成圣过程,也与儒家的演变密不可分。

在《论语》中,君子是出身和表现的结合,孔子重新为君子的道德标准下了定义。对孔子在《论语》里谈到的君子道德标准,作者归纳为仁义、孝友、忠信、宽恕、恭敬这十个字。其中,最重要的是仁。孔子主张以德、以礼来治国,反对仅仅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国,认为那样虽然能制止犯罪,却会导致老百姓钻法律空子,变得无耻,最终导致混乱。在政治中,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名分,明确君臣间的身份和权利义务,其次是建立礼乐,最后才是刑罚。俗话说,先礼后兵,不是不要刑罚,而是必须排在礼的后面。

孔子虽然重视天命,但更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推行仁义、孝友、忠信、宽恕、恭敬的君子道德标准。在他的政治观念中,确立名分、建立礼乐文化是首要目标。孔子最重要的价值,是开启了百家争鸣,通过儒家与诸子百家间的互相批评,达到了思想上的空前自由、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才有了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社发言(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