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绿皮书》:一节非常实用的生活教育课

​​在众多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绿皮书》不算太出众,故事情节简单,电影中规中矩。

一位黑人钢琴家雇佣了一位白人司机,绅士搭档痞子,一路南下,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巡演。

又是美国电影老生常谈的种族歧视问题,咋一看,你可能会觉得平淡无奇。看下去,你会发现自己无意中上一节非常实用的生活教育课。

有一种成熟叫愿意为生活买单

托尼(白人司机)对黑人的偏见根深蒂固,电影在开始就将这一事实通过通下水道这一情节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下水道被堵,两个黑人上门服务,家里的老人特意过来帮忙看着,而托尼更是直接把工作人员用过的水杯扔到垃圾桶里。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托尼还是接受了唐·谢利(黑人钢琴家)提供的工作,因为他需要钱。他所供职的夜总会因装修暂停营业,房租、一家老小的生活费都在等着他。面对唐·谢利丰厚的佣金,托尼有答应或拒绝的权利,可生活已经悄悄替他做了决定。

同样,唐·谢利也并非真的喜欢白人,他之所以要找一个白人司机,是因为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白人是一张通行证,能让他的巡演之路走得更顺畅一些。为此,他愿意忍受托尼的傲慢和粗俗。

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承受者。无论你喝过多么浓的鸡汤,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但人的被动承受不同于动物的消极应对,它到处充斥着人类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成熟的人更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已有的东西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买单是他们惯用的方法,就像托尼为了钱愿意放下偏见,唐·谢利为了将来的平等愿意忍受一时的屈辱。

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

心理学、音乐、礼仪学三科博士,著名的钢琴家,身居豪宅,锦衣华服,唐·谢利集学识、财富与体面于一身。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他得到了很多白人都无法得到的尊荣。可他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虽贵为钢琴家,却仍无法摆脱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台上无限荣光,下台立马被打回原形。万人追捧的背后是他孑然一身的孤独和无处发泄的苦闷。

托尼生活困顿,为了钱他可以吃下26个汉堡,也可以为自己讨厌的黑人去工作。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没有幸福可言。真的是这样吗?电影给出的答案恰恰相反,托尼是一个幸运者,甚至比唐·谢利还要幸运。他有家有爱,无论走多远,打开家门那一瞬间总会有拥抱亲吻和可口的饭菜等着他。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大家对彼此的美好祝福,没有谁的生活能真的能完美无瑕,也没有谁的生活真的会走投无路。别人家的生活美好只是因为我们从未靠近,走近了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一样千苍百孔,甚至比我们还狗血。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看法,将发现美的眼睛对准自己的生活,那时候你一定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真正的勇士敢于迎难而上

不同的人对勇士的定义不尽相同,但这些五花八门的定义最终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勇士的一个特点——有敢于迎难而上勇气。

听到托尼决定为唐·谢利工作这个消息时,他的妻子和朋友都预言他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托尼用行动打破了所有人的预言,不仅出色完成了工作,还和唐·谢利成了好朋友。即使中途朋友高薪挖墙脚,他都无动于衷。

和托尼相比,唐·谢利显得更伟大一些。本可以一直呆在北方接受大家的追捧和拥戴,为了改变大众对黑人的看法,他决定去种族歧视更为严重的南方巡演。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盘根错节,无人能改,学识渊博的唐·谢利不会不知道这些,但他选择迎难而上,只身一人挑战几任总统都无法解决的国家矛盾。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他行为的本身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托尼和唐·谢利敢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未知世界,在破与立之间实现自我成长。他们是自己的英雄,是生活的勇者。

生活不易,努力不止。愿我们都能像托尼和唐·谢利那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 |《绿皮书》:一节非常实用的生活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