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旅 第五天

1南湖

简介:南湖,旧称陆渭池,又称马场湖、滮湖[1],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地处嘉兴市城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76′,北纬30°76′;景区占地面积约5.86平方千米,核心区占地面积2.76平方千米。[2]

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湖南北长,东西狭,水域面积约624亩,水深2至4米。[1]

2007年01月06日,浙江省旅游局公布南湖风景名胜区列为“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3]2010年5月,南湖景区创建为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4]2011年09月06日,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

历史沿革:汉代,南湖形成。[1]

三国时期,南湖称陆渭池,;到唐代改名南湖;唐以后又有滮湖、鸳鸯湖、马场湖和东南湖之称。[1]

后晋天福年间(936-945年),吴越国王钱镠第四子广陵王钱元镣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畔筑宾舍。[1]

北宋以后,湖畔陆续兴建园林有:潘师旦园、高氏圃、南湖草堂、列岫亭、水心亭、乐郊亭、勺园、颜家园、瓣香阁、秋水阁等。[1]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广二十丈”的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形成景观。[1]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以吴伟业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举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云集,连舟百艘。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多次登临南湖烟雨楼,一再赋诗,并亲画烟雨楼图。[5][1]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孙中山曾来南湖游览,并在湖中烟雨楼假山前与各界人士合影留念。[1]

民国十年(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6]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九避难嘉兴,曾藏身于湖上游船,井曾在南湖游船上召开韩国临时政府国务会议。[1]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1]

1985年,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1]


图片发自App

找了一张南湖前的集体照,一种满满地革命感涌上心头!

图片发自App

2红船纪念馆

简介:南湖历来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以前湖中多画舫、精舫、唱曲船、丝网船、网船、挡板船、赤壁(膊)船、小洋船、公渡船数种,以供载游客游湖。

南湖红船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2]

这条“一大”纪念船被称之为“南湖红船”。[2]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开始在这艘船上共有13人,其中最小的是19岁,而且还是第一个战死的。听完后,我感到很悲哀!

一大会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

3上海外滩

图片发自App

名称由来

清末,除上海县城东门黄浦江岸外的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纤道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进入上海旧县城附近以前有条小支流叫上海浦(现已消失),上海人就以上海浦这一小河的出口为界,其上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其下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图片发自App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帝国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临黄浦江的纤道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清咸丰四年(1854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间,外滩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2]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位于外滩源的英国领事馆建成,成为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也是外滩建筑群第一界面中保存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5月,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在外滩成立,成为中华民族现代金融史第一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南之旅 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