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职业不能被替代?

前几天在医院里,碰到一个开电梯的大姐,我问她一个月多少收入,她告诉我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又看到了唐山收费站工人在所有收费亭被撤掉,一个原收费员痛哭流涕的说,“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36岁了,啥也不会!也没有单位要我们了。”

图片发自App

昨天听央广fm99.6,讲述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即将上映,模仿已故著名播音艺术家李易的声音,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跨越了简单的高德地图林志玲效果,可以在所以细节达到高度仿真的成绩,抑扬顿挫,气息运用,几可乱真。所以目前国内顶级的配音演员和播音行业从业者,都有如履薄冰的感受,丝毫不敢放松练习专业素养。

看了《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分析,如果给机器设定一个计算圆周率的命令,百年后我们可以看到机器已经统治地球,而且是不经意间的。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使命而兢兢业业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最终阴差阳错的成了地球的主人,这当然只是臆想。但是据我所知,在美国,已经有人工智能模拟法官来进行判案,成功率达到80%以上,因为大量的案例数据作为积淀,人工智能判决未必落伍,只是没有人情味,在一些细节上有欠缺,不够完美。

十年前,学习日语的时候,背诵了大量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句子,现在来看,更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开始大量占领本属于人类的工作地盘,富士康正在大举制造近乎全自动化的车间,甚至不需要灯光,机器自行参与制造。

作为一个曾经的翻译业余爱好者,近期仍有朋友找我帮忙,我现在最喜欢做的就是复制黏贴进谷歌翻译,然后进行人工校对,作为地球上最先进的翻译软件,谷歌公司的神经网络算法超一流,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翻译这一行业也面临下岗的危险。

每次坐滴滴,都喜欢和驾驶员聊天,发现其中很多人都有工作,滴滴接客只是上下班之余赚个零花钱,感叹科技消灭了专业司机,已经没有什么绝对的了。

如果说什么事情刺激了我,还是那个唐山下岗收费站,自己的专业素养究竟过不过关?有没有达到行业的前20%?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一技之长?有没有跳槽的资本和勇气?今天早上一个HR和我聊天,告知自己离职,奔向新的征程,我很佩服他的勇毅,自己就没有。

我身边有很多斜杠青年,比如一个孩他妈,有工作,坚持在豆瓣写书评,最终被罗振宇的得到app邀请,参与每天读本书内容的撰稿,每篇稿费6000元,旱涝保收,在羡慕之余,也为自己没有坚持而懊恼,当初她邀请我写书评,寄送了两本书给我,我居然一篇也没有写成,所以说,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最苦恼的莫过于订立锚点,朋友圈很多人都出书了,或者成了网络写作大V,每次刷朋友圈,都会痛苦不已,心想如果年轻的时候少玩点游戏,少看点电视剧,也许成就会高一点,而不像今天,没有出版一部作品。

突然想起了唐浩明版本的《曾国藩》里,曾老头临死前最后一次下围棋,感慨人生如棋,大意是身不由己,其实我们现代人活的也并不轻松,在单位有领导管控,在企业自己拼搏也受到各个部门的压制,但棋子有时候也能成为执棋者,在短暂的执棋瞬间,也要努力争上游,做一回自己。

基于这些,我觉的应该重启写作模式,重新学习外语,给自己留一点资本。毕竟写作这东西,属于技多不压身的行列。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有什么职业不能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