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硅谷之谜》

读书笔记的趣味在于个性化的笔记。复制作者的大纲没有太大的趣味,倒不如记下书中最让自己深思的一两点,再适当加以拓展。

前两天在某书吧里看完了吴军的《硅谷之谜》,里面的关于创新和创业风投的演变让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

仙童

第一次听到仙童的名字应该是在得到的某段音频里面,其中提到苹果当时在开发电脑的时候想要和仙童合作,Jobs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要知道仙童实验室现在在开展的最新项目有哪些,其中有一个就是鼠标的模型。其所带来的互动方式,刺激了Jobs继续研发交互界面式的个人电脑。当时还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这样一家在当时就如此领先的公司,现在都没有听到更多的消息。

《硅谷之谜》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可以说,仙童贯穿了书的前半部分,同时,仙童也对后续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软件基础”——行业氛围和专业人才。

仙童的发家就很具备传奇性,书里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这个过程中,既有技术人才的探索尝试、体现了“叛逆”的价值,从华尔街的金融投资托生出来的最早期风险投资模式的实践。对于一个非金融专业的人,从中也稍微感受到那种华尔街投资人的stereotype——专注于二级市场、专注于数字、以及从数字出发的金融手段,对于数字背后的发生的事情,并不会过多关注。但这也奠定了金融市场分析的基础和逻辑,有了这样的基础,向其他领域的延申才能成为可能。恰逢半导体行业发展、信息时代带来的技术井喷,从而使得新技术和金融投资得以碰撞出技术风投。

技术的更迭需要周期,这个是机会;行业的发展需要沉淀和摸索,这个是储备和准备。没有那种进程是纯粹的必然,更加不会有纯粹的偶然,所见证的,不过是准备和机遇的不同配比而已。

后来的仙童

仙童最初成立的十一年,其所处的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然而仙童并没有随之成为巨无霸,反而落寞了下来。书里面提到了两个原因:

公司的所有权和员工的股权问题并没有在早期得到妥善处理,老员工不断离职,虽然后者创办了诸多成功企业,但是对于仙童本身公司而言,这样的人才流失是无法挽回的颓势。呼应今天,员工的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所重视,也算是前人淌出来的路子了。

第二个原因略微抽象。吴军提到仙童终究处于一个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替的阶段,虽然具备一些信息时代公司的特征,但是没有跳出工业时代企业的窠臼。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吴军非常详细的描述了信息时代和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而这两章的内容,对于理解信息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差异非常有帮助。

说回仙童,其实仙童是个好玩的特例。其中不乏很多的创新者,创新者出去自立门户,促进了整个生态的创新氛围,虽然最终自身落寞了。带过的两家公司,H和G都算是大机构。前者处于一个新的行业,后者属于一个更加成熟的行业。但是从规模和人数上来看,两家公司体量都比较大,都是难以轻盈转身的大象。

有意思的是,H公司和仙童很类似,出去了很多创业者;而G公司,出去了很多管理者。这倒是印证了一个观点:一家公司最终散出去人才的流向取决于两个因素——所处的行业以及公司的专长。H公司所处的行业恰逢这十年发展迅速,而G公司所处的行业体量较大、发展平稳。H公司的专长是技术,尤其是新技术;G公司的专长是商务管理。新行业里面难得有可评估的变量,而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此时H公司的前沿技术就显得可贵。一旦技术稳定,拼的就是商务运营,因此G公司的管理人才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 

常说选工作行业很重要。行业确实重要,但是也不能不忽略在哪个行业做什么职位。找准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信息时代和工业时代

不得不说,书里面对于这两个时代的评论非常的有意思。算不上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梳理,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很明确的观点。至少对于我而言,非常有助于帮助我理解宏观大环境。

暂时写不动了。有时间再写下一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硅谷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