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亏20多亿,Keep“流血”冲刺上市:逆人性的生意比健身还累

文/狄龙盗怪

Keep要上市了。

Keep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保荐人是高盛和中金。

Keep自称是目前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440万,平均月度付费会员为330万。

若上市成功,Keep将成为国内“线上健身第一股”。

本盗怪把Keep的招股书看了一遍,8年9轮融资共约40亿RMB,21年底账上还剩下16亿。2021年收入11亿,55%是卖周边产品,付费用户33%,广告12%…最后净利润亏损6.9亿,广告费花了1.5亿,平均月活3千万……

还亏20多亿/年,又不是开线下店,本来就是轻资产,就这么一看就知道逆人性的生意是不那么好做啊。

不过Keep还真的有做线下的打算,计划今年搞100家合作健身馆,数量基本和超级猩猩持平了,还是得搞线下赚钱?,把场地费省下来降低用户费用,49块钱的话确实是便宜40~70块钱。

健身馆的诉求一定是你能给我导多少会员转化,这要考虑团操课用户和健身馆用户的重合度,另外团操课最重要的是教练和教练的培养激励体系,keep能不能竞争的过是未知数,最重要的还有导量的持续性,区域范围内的付费健身用户是有限的,如果几个月就把你家流量洗干净了,凭啥一直帮你支付场地费呢。

再就是这个模式跑得通的话,为啥不是和超级猩猩合作呢。

另外有个比较搞笑的,Keep的招股书中写道:“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人民币2596元 ,远低于美国的人民币14268元,显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不过14268元,换算成美元,也就是2258美元啊。用这个数字能证明中国健身人群的消费潜力?难道不是中国健身人群的人均年消费支出,已经超过了美国当地?

作为一个去健身房锻炼和Keep用户,乱谈一点个人愚见:

Keep在商业化策略上应该在做好做大下沉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和优质健身教练的缺乏,他们更容易成为付费用户;一线城市以上班族为目标客群,推送“轻”课程,原因有很多不展开了,目前Keep这方面的课程做的不错,但是这类用户的付费意愿可能存疑,需要有适合的会员体系去匹配。

我自己目前就用Keep做一些十分钟左右、二十分钟以内的拉伸、HIIT、有氧,平时在健身房投入时间明显高于Keep使用时长,加上现在乐刻这些加盟连锁在一线城市覆盖度太高了,Keep和他们直接竞争很难有明显优势。

手机厂商的一个增长空间是:蚕食手机里所有的工具类软件 华为运动健康的日活是keep的1.5~2倍,小米运动的日活和keep也相差不大,keep本质上仍是个效率工具产品,壁垒并不高

从竞争格局看产品,更容易看到关键点。

最后是这垂直业务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是生死线的问题。以健身这个领域来说,我们眼看着工具切入的悦跑圈,被室内健身教学的Keep赶超,但是现在Keep现在也想不到,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变成了B站。

这还是壁垒的问题,内容优势最后都会演变为独家和KOL之争,尤其在一个供需双方都存在明显大多归属属性的娱乐赛道。生死线的问题是通用业务问题,简单来说有钱赚就耗着,没钱赚画饼,每天看看还有哪些投资人没被骗过,不然就切入下一个垂直赛道,进入《开端》的循环。

疫情放飞了Peloton和Keep,现在美国疫情常态化,中国疫情已在控制范围了,对标Peloton做,现在大哥都这样了,Peloton跌掉80%,换了CEO,裁员2800,即将卖身亚马逊或耐克,Keep上市还有多少千金呢?还是那句话,中国健身用户的渗透率还不到美国的1/10呢。

不过,多运动总是好的,无论你Keep不还是不Kee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年亏20多亿,Keep“流血”冲刺上市:逆人性的生意比健身还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