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屈原,端午节悼念屈原

屈原


屈原是东周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生于湖北秭归(公元前340-公元前278),郢都是他的施政之地,多次被流放,死于湖南汨罗江内,于农历五月初五绝望自杀。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诗经》与《楚辞》

中华民族有两大发源地,一个是黄河流域,另一个就是长江流域。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则诞生于黄河流域,主要记录于西周初年至东周春秋中期,主要是孔子编定。它不是某人而作,而是集体创作,反映广大人民爱情、生活、战争等。

《楚辞》作为一种文体,为屈原创造。后人把屈原的作品编入《楚辞》中。可以说《楚辞》晚于《诗经》数百年,《楚辞》主要是个人所创即屈原所创,《楚辞》诞生于长江流域,是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在诗歌发展上具有优久的历史,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一位诗歌天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伟大诗人。

      二、屈原变法与秦国变法

从中国数千年发展史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之一的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清王朝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在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最终秦国所胜,主要秦国重用人才,而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则更应重用人才,天下人才为我中华所用。

屈原在楚怀王时期,得到楚怀王重用,为楚国变法,目的是让楚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天下英才为楚所用。可惜楚国人太封闭,排斥外来人口。我们看大秦帝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商鞅卫国人。秦惠王时,张仪为相,张仪是魏国人。秦昭王时魏冉、范睢为相,魏冉是楚国人,范雎魏国人。秦王赢政时,吕不韦、李斯为相,吕不韦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从以上可以看出秦国后期所有名相均是外人,其中卫国二人,楚国二人,魏国二人。楚国人才都往秦国而去,楚国必败。

再看变法的支持者。楚怀王本身就是一个庸才,志向不坚,一有风吹草动楚怀王就会变脸,因此楚怀王多次把屈原外放。秦孝公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在这期闻虽有贵族违法,遭到秦孝公铁血镇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强大。秦孝公死,秦惠王虽然处死了商鞅,但是变法己深得民心,并未废除。楚王皆庸才,秦王皆英才,决定了楚变法必然失败,楚国必然灭亡。

从屈原本身来看。屈原这个人原则性太强,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屈原是一个独立独行的人,视品行高于一切,但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样的苛刻要求世上有几人呼。原本一些支持屈原变法的人以及众多的中间派都对他不满,把矛头指向了他,楚怀王不是秦孝公,没有魅力,变法失败是注定的。

综上所述,屈原变法失败是必然的,导致他多次外放,让他更多了解民间,了解民众白疾苦,为他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为中华留下了大量的美丽诗篇。

      三、从诗歌上看屈原

屈原著作丰富,特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更是闻名于世,正是这些诗篇让屈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多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对农民的生活了解更清楚,才有了感叹民生之艰辛。

屈原一生虽然折挫重重,仍然追求真理,永不停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充分体现在追求真理方面,路虽漫长,不遗余力去追求探索。

在时间观念方面,屈原希望众人珍惜时间,不要把金钱看的太重。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在品质方面,不怕死,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句话是说我要保持清白直至为正义而死,这是先祖和前辈所看重并赞许的行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这句活是说独立于世,保持清醒,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性格决定命运。公元前278年的一天,楚国郢都被白起所灭,楚王逃跑了,屈原对楚国灰心失望,绝望之极,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亡,后世之人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成为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诗人,更是因为屈原高尚的情操,一生忧国忧民,重视人才、选拔人才。他的这些行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佳节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屈原,端午节悼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