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要真的理解在线化。

这是文章头图而已

下图是去年11月份读阿里前总参谋长曾鸣的《智能商业》一书时的一些思考,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因为思考的内容即将得以实际呈现,有成就感。

读书思考

多年前就有思考,作为软件厂家,如何能传递我们的“想法”到终端用户?哪怕就是版本的升级内容,哪怕就是一份好的使用说明……链路漫长,很难实现。我看部分竞品时,虽然不能确定他们是有意为之,但他们的产品的确有这样的体现。想法总不能实现会让人郁闷,会降低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智能商业的双螺旋是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智能商业往往在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上都有大的创新。在线化是需要和你的用户保持在线,智能化指的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算法,网络化并不是指互联网而是指的生态下的网络大协同。算法依托于大数据,算法的背后也是人,是优秀的算法工程师,算法是工程师对特定事情的理解转化为机器可以执行的模型和代码,并基于反馈闭环不断迭代优化。数据智能和商业智能BI的本质不同:数据智能是机器直接代替人做决策,而商业智能仅是提供数据供管理者决策。淘宝的千人千面是基于数据智能,不是靠人而是靠算法靠数据智能,这其实好理解,靠人支撑不了。

说起在线化,要知道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早已有瓶颈,今年很发光的IOT将是这一波在线化的巨大机会。今年因为疫情其实影响了IOT设备的推广进度,IOT设备对于互联网巨头公司来说,一个理由就足够,设备就是在线化的载体,会积累数据,细思极恐万物互联带来的数据价值怕是只有巨头才能利用。刚推行自助的时候我就跟公司的同事说过,自助设备对于我们来说,应当视为零售企业对消费者数字化的触点,在软件上应按照这个思考来做,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推广都还是视为一台自助收银终端而已,从省人省成本薅互联网巨头羊毛来考虑。20年,互联网巨头对IOT推广的投入将来他们一定会有很多方式获得回报,巨头的视角和我们的视角真是不同的,当然对我们来说,能薅的羊毛必须快点薅,薅过羊毛来又能把羊毛(IOT设备)价值放大化最好,目前我们能帮着合作伙伴和用户薅羊毛,同时更好的利用IOT设备做属于用户的私域流量运营。

关于在线化的落地延伸,回归到服务层面的思考:我们其实一定是写了N多的文档,但无论你怎么组织如何美化,实际价值终究不大,为什么呢?当然文档一定有改进的空间,我认为写作是一个人能力的很好体现,写出来的东西耐人读是高水平。但应用价值不高根本的原因,是大家从百度搜索开始,就已经习惯就问题要答案,问搜索要答案,少有人耐心的看完一个完整的文档,系统化的学习变得奢侈。有问题的时候,永远是电话最直接,让打电话的人看文档找答案,他几乎一定是不乐意的。现象的背后,一个是大家寻求答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有合适的方案应对,二是传统文档的检索方式麻烦还不智能,需要知识载体的改变以应对。

关于服务的在线化经过前期同事的一系列准备,今天下午初见成效。我们引入机器人智能客服,智能客服就是基于数据智能,数据智能会自动优化知识库,比方说合作伙伴遇到疑问,只需输入几个字(甚至都不要求关键字)就可以自动获得问题答案。智能客服也将很快在软件产品中引入,惠及终端用户,首先会大大降低合作伙伴的服务工作量,更重要的能很好的提升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充当算法工程师,不断的优化知识库的内容,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Better and Bett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嗯,要真的理解在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