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尼尔森博士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定要慎用“逻辑后果”,原因有二:
1.通常都有比它更好更合适的方法
2.它太容易用错
所以何必纠结这一棵树呢?正面管教明明是一大片树林啊[偷笑]
要我说,我们那么在意“逻辑后果”,可能只是想给自己的惩罚行为带上一个“合理”的帽子罢了——我的行为不需要调整,而且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以,我们真的在乎逻辑后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还是只想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呢?
放过逻辑后果吧[破涕为笑]
侯蕾语写,2021-04-23 08:26:38
现在是早上8:30不到,我想给自己一个彻底放空的时间,所谓放空者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自己掌控,这个掌控不是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说我轻松,什么轻松我就干什么,而是做那些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我又愿意去做的事情。
那啥才是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呢?回忆一下过往,我们所做的事情当中很多做了也就做了,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么所谓的复盘,其实就是对于原来所做的事情做一个总结和回顾,但是在这些总结和回顾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是在看见客观事实,还有很多其实在头脑层面一遍一遍的去重复讲。
这种重复和讲是有价值的,我一直这样相信,就像我们每天早上在共读的时候所做的这样,其实你未必见得一定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才算是今天的学习,有价值更不会说这个书籍讲了什么内容,我们一定要把它理解到百分之多少比例的透射度才算有价值,很多时候大家探讨的话题可能就是随机而发,我也很喜欢这种氛围和状态,小伙伴们也是。
所以你看今天早上我们谈到了哪些呢?关于我的最后一本减肥书,说到了,为什么我会判断它是一个科学的减肥体系,我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也说到了冯华在面对佳佳的时候引导她是太有倾向性,而不太关注他的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当然我们都是注重想要了解孩子的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去关心我,怎样才能做到去关心她想些什么。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我尝试使用了教练对话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真的我以往也没有对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我只是知道要对对方有好奇,要跟随对方的脚步,要先跟后代用了一个比方,那就是双人舞双人舞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人站主导的,他引导着最终想去的方向,另外一个人是跟从的效果,所以在我和冯华的那段对话演示当中,冯华是那个主导者,我看似一直在提问,但并不是我想知道什么东西,而是看他的关注点在哪里,我们就向哪个方向去探索。
可是回想一下,我们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脑子里面已经有腹稿了,我们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我想让它得出的结论是啥,所以这个时候呢,其实对于对方的想法我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关心。
以前我总是说责任是不可分的,所以如果我们把责任拿在手上,孩子就没有机会去承担责任,但其实从今天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也是不可分的,他是一个整体的状态,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不会关心对方,有什么看法他没有办法,两者并行。不是说我我现在关心我的,也能够分一点注意力给你,这几乎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学到的是啥呢?我想至少有一点就是当我们愿意为孩子多想一些的时候,要先观察一下他的看法如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简单的只把自己的想法当做唯一的标准,或者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其实是知道我在做什么的,但是因为关注自己的想法非常简单啊,它不难啊,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努力啊,所以就只在做这一件事了。
中间我用的那两个问题的对比是一样的,冯华在引导佳佳的时候会用到很多封闭式的问题,只让她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看起来非常简单,孩子也乐意回答,因为是或者不是,我也知道妈妈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如果我开心的时候我就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故意跟你对着干,不管是哪一种对我来讲都不用太费脑子。
可是如果我问的是这件事情,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如果我不动脑筋是一定回答不了的,而动脑筋呢,又是一个比较累的事情,大脑倾向于做简单的事情啊,所以他也不会太关注这个问题,最多最多他会觉得这个问题让我觉得很束手束脚很难受,但是究竟为啥也没有想过。
既想做简单的事情又不想被别人控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所以呢,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需要通过一个阶段来逐渐适应,要主动独立去自己思考这样一个话题,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所以我们要问一些更开放的启发式问题。
但其实问其他事情问题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孩子万一回家的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怎么办,可能我猜想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才从一开始就堵住这个源头,就干脆只回答或者只给她一些符合我预期的选项,让他去选择就好了。
我相信孩子在刚开始做这些的时候,他也是有筛选的,这种筛选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样的话题更好回答,又不想付付出思考费脑子又想拥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呢?
所以我相信教练对话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他确实是被关注受到鼓励,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间的,这种感觉很好,但是也是很费劲的,因为你得不停的去想这件事情,我自己真正的想法是啥。
人的行为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像那天我们在说的,当一件事情我思考的越深入,我输入的时候越困难,那么我输出的时候就越简单,这就是你的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经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实这件事情特别特别好说,但真正你要把它理解的全做到就没那么简单了。
包括我们现在学的逻辑,后果也是一样在这个章节当中,简尼尔森博士不止一次几乎是耳听便便,一直不停的在跟我们讲逻辑,后果要慎用,如果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看起来像是没必要啊,如果你不用了就不要提这个东西好了,但是其实并不是的提这个东西有它自己的价值所在,不在于引导大家去运用,而在于你不能给自己找借口。
为什么不要运用逻辑后果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1个方面就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比逻辑后果,用了效果更好更有价值,更有帮助的其他方式存在,也就是说90%的情况我们都可以找到,不用逻辑后果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并非必须的。
而第二呢,就是逻辑后果太容易用错了,这个方法就像什么呢,伤敌一万自损八千这种招你会轻易使用吗?当然是不要轻易用了,如果你用用不好又会出问题,那还不如不用呢,更何况你并不是没有其他方式了,你还有其他的选择情况下它没必要作为你的备选方案啊。
为啥还是有很多家长会纠结逻辑后果呢?是因为逻辑后果对我们来说真的特别重要吗?其实我觉得恰恰相反,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做到的并不是逻辑后果,而知道了逻辑后果这个概念以后呢,我们还会在他跟自己原来所做的惩罚中间搭起一座桥梁,就像前两天周磊一直在说的那个老太太吃大饼的故事一样,当我老太太见到pizza以后就说,唉这不就是大饼吗?然后就心安理得的把每一次吃大饼都当做吃披萨。
这个例子有一个不太一致的地方就在于吃大饼,还是吃披萨,对于填饱肚子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他们只是食物品种上的差异而已,只是人们叫的名称不同的差异而已,但是惩罚和逻辑后果,他们两个在效果啊自己的感受啊,以及对方感受到的状态上,可是有个巨大差别的。
可以说一个老太太分不清大饼和披萨,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家长分不清惩罚和逻辑后果,甚至是有意混淆,把自己的惩罚当做了逻辑后果,那么就会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更加理直气壮,甚至给自己一些正面暗示,让他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还会主动加大这个错误的行为,那带来的后果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甚至有点不怀好意的揣测,因为我自己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就这逻辑后果不放未必见的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东西真的有多么感兴趣,而是想要用这种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方式解脱我,原来在惩罚孩子过程中心里产生的那种内疚感。
扮演之每次强化孩子的时候,我们心里其实是清楚我所做的并不对,但是又忍不住这样去做了,原本就心里还有一份内疚呢,现在有人给瞌睡给我了我个枕头,让我可以躺下来告诉我说你这就是逻辑后果对孩子来说做得好是有帮助的,但我们自动忽略了前面那半句,做的好是会有帮助,我们就直接把它当等同成了有帮助,但其实我们真的做好了吗?别忘了还有后半句,如果做不好的话是不是会产生巨大恶果的。
当然可能也有另外一个想法在里面作祟,就是反正我也已经做了,就算是做不好,我也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那还能怎么样呢?这不也没啥恶果吗?那就继续做呗。
其实正面管教带给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虽然他告诉我们有逻辑后果这样一个东西,但是又千方百计的警示我们一定要小心避免落入其中的圈套里去,既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更好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能放过逻辑后果呢?
现场周磊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当时当孩子跟他有非常大的冲突,特别不好管的时候,他曾经心里暗暗发誓,如果谁能告诉我一个好方法就是再难我也愿意去做,结果呢,他说没有其实并非没有,我们现在觉得正面管教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好的方法,只不过我们觉得他太难了,当我们觉得他太难的时候就忘记了曾经我说过谁能够给我一个好方法,再难我也愿意去做。
或者当我们说的这样的话,其实心里却在想,我想要的一个好方法是最好,又轻松又简单又能起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的心口不一呀,这样真的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吗?我觉得最大的风险可能就在于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仅不能知道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还有一时的给他安上了一些为自己找的借口。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看见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想要做到的效果,我们就会认认真真的去考虑他们之间的关联,就像今天我跟大家介绍我的最后一本减肥书,我说这本书是科学的方法,虽然我以前没有减过肥,但是我知道它里面提出的方法应该是有效的,这些是根据我以往的逻辑体系推断出来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没有做过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很多东西都是一致的,你完全可以通过以前我在某些事情上的经验来对它进行推断。
比如说在这本书中他会提到人的体重,其实是分为瘦体重和脂肪这两类的,我们平时要做的减脂减少的是脂肪,而且是脂肪中的皮下堆积脂肪这一部分,而不是内脏脂肪,这样对我们人生活来说必须的那东西。
人的生活当中必须的除了一部分脂肪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瘦体重这里,它包括像肌肉啊,内脏啊,糖原啊,水啊等一系列我们生存必须的。
但平时我们在通过少吃东西多运动来减掉分量的时候减掉的,其实更多的是受体重的这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人生活所必需的这部分,那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实不言而喻,必须的东西被你剪掉了,如果想保持就一定要再找回来,这是为什么?很多人减肥一段时间以后就反弹了,因为这些东西没有你是不行的。
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减的其实是脂肪这一部分,那要减这一部分就必须要针对性的去找到相应减的做法呀,既然是我们以前所减的那种方法,它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作者其实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模块化饮食,模块化运动。
今天我们还在提到说太阳底下其实没什么新鲜的事,就拿学生正面管教来说吧,看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还有其他的什么家长课呀,讲师班哪训练营啊,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呢?其实是有用的。
但是你要知道这些用处在哪里,就像我在刚刚开始语音写作的时候,先买了极速写作这本书来看的,当时我就问中尉机器猫,我说自己看书和上千篇小说的课有什么区别呢?中尉告诉我说就像自己看书和训练营的区别喽。
其实自己看书你很容易就知道了道理,但是怎么样去做呢,因为缺少一个系统的力量,缺少他律,更主要是缺乏一个准确的指导,当你走偏了的时候,有没有人来告诉你,如果你不花钱你想要有人有这样的指导,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嘛,人家没事干了非要一天到晚盯着你,告诉你你哪里做的不对。
可以说我们花钱买的是一份监督一份私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个东西了,就是我付的这个钱它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在于我可以把自己想要那些东西,一步一步通过别人的监督和指导变成事实。
但自己这么做看起来是可行的,就是道理上行得通,我们要对自己的自律有足够的把握,也可以去尝试一下,也不是说就一定会遇到困难吧,可能有天生这么自律的人,我相信是有的,自学成才这种事情我们在很多地方其实都看到过。
不过从很长时间我对自己的判断来看,我可能并不属于这种非常自觉的人,所以我需要有一定的外在压力,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能够帮助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个强大动力有所支撑,人家为什么说花学习不付费永远学不会付费学不会学费不够贵,就是因为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些让自己觉得心疼肉痛的方式,才能够坚持把一样自己知道很好,但是生活中诱惑还很多的,要抵御的这种事情也做下去啊。
我也并不是觉得没事干了,我们就必须用怎样的方式来戳自己,呃,要这种戳呢,可能还是属于让我用感觉不好的方式来前进的一个思维路径吧,可是想要抛弃掉原来这种做法,我们就首先得知道更好的做法是啥呀,如果没有想过有更好的就直接说,我就不这么做,就好像每天我也想我不要浪费时间,我不要去追剧,但不是去干嘛呢,我那么多时间好像多出来的就不由自主的有点开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说我今天就是要完成一篇实录,我还有时间去在那里追剧吗?
想想看我自己也真是够没追求的了,写一篇实录都成了我认为当下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为什么我们总是要靠抢书啊供差啊,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有一些输出,还不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自律能力,自律意识没有那么强嘛。
不是说让自己不好过哈,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强烈的意识状态,就是我要用让自己感觉好的方式来做的更好,一方面呢是主动找到让自己感觉好的环境,比如说不太有压力呀,可以比较自如的去做想做的内容啊,比如说周围的环境气氛好的,我就愿意这么去做啊,比如像我们的共读就是这样的。
一个人读书总是会有读不进去走神儿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也是前天不是刚说把那本书读完了嘛,马上就去做了也挺好的,这两天减脂餐吃的还挺舒服的,小熊呢,自己我给她做的红烧肉也不愿意吃了就想跟着我混减脂餐,结果把我减脂餐都吃下去,以后他自己撑的要命,红烧肉都没有吃完。
这就是因为大家在一起才有氛围嘛,我有的时候在想,算了,别给自己搞那么多复杂的要求限制了,但是限制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如果你限制的越多越复杂,你就越难去把它付诸实施,因为限制条件太多了嘛,要实现起来就不容易,可是呢,如果什么限制都没有,那我们的自觉意识可能还没有好到那个地步。
所以我就在想怎么样把共读现在的效果能够再扩大化一点,现在其实已经是有一定的成果了啊,每天早上因为我们会探讨,我们会去分享,我们会把彼此的观念呈现出来,然后我引导大家去写下来,为什么要在共读的这个过程中去做淤血呢?是因为有一个材料你的淤血是有地可寻的,而且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血是为共读做辅助的,我们本来就想把有价值的这些东西记下来的,但平时以前的那种记录方式太慢了,跟不上我们每天这么大量的信息整理,那现在通过要去记它,一方面实现了信息整理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又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淤血的能力,而且呢在淤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整理我们。已经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与写的过程中,我们还在整理的同时促进产生了新的内容。
你看啊我也不说到底是谁为促进谁了,总之就是一个很多赢的角度和局面,那为什么不去做呢?如果说一件事情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而且呢又是我现在就想要的,我还不去做它,那这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对不对?那我们就要去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你那么纠结呢?
想到就去做,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需要有很多其他的条件,比如说别人怎样我才怎样,这一般都是借口,是因为你不想做这件事情才会想出这么多招来的。
真正想做的不需要别人督促,而且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在有些地方其实是有特定的东西的,这些东西你不用专门把它拎出来展示在自己跟前,它才起作用很多时候他都是默默在心里支持着我们的。
我就很希望我成为小熊,这样一个人,就是让他一想到就知道我妈妈一定是在支持着我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在重新去跟她讲,你排一的那些题目时,用到了我昨天设想的,比如说邀请他有做小帮手啊,做小导弹啊,包括跟他互换角色,一开始他是在玩,但是后来我们会进入比较严肃的状态,其实我也不能完全保证跟她玩的样子。
昨天共读的时候,我们提到这个话题就是婉儿中学在一开始是可以起效的,但是一旦进入正轨以后就会发现它效率太低,你必须要经过刻意练习,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轻轻松松玩一玩就能学到的。
所以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合的方式,就像刚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的时候,奴役社会,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等到生产力逐渐发展到要向封建社会转换的时候,奴隶制就已经开始形成了事故,它还是这个东西在前期的时候有促进作用,到后期的时候变成了阻碍,这就是我们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选择当下最合适的做法呀。
今天我们在说到为什么我判断一本书它就是科学的,即使是我还没有在这个领域有过更深的研究,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可以看看他是不是一刀切的,是不是那种很绝对化的简单的做法像是当年张悟本推荐大家吃绿豆,吃洋葱,吃青椒,当然一方面我觉得至少他没有让你吃一些很有害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即使没有用,但是他至少不会吃坏人呢,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人家还算是有良心的呢。
但是我们也要去看,作为一个曾经受过教育素质还比较高的人群,你当时听到他说吃这些东西就能够包治百病的时候,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怀疑,那这个怀疑是不是促进你更深入的去思考了,这些才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啊。
如果我对任何东西都不假思索,只因为他是一本书上的我就相信我现在都不是10这么简单了,且不说出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人给点钱你就可以去出书,就算是不是书啊连微信文章上的东西都有很多人看了以后就相信,那是真的,大家不是都说微信微信只能轻微的信不能全信,但其实有多少人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看了一个东西,听风就是雨呀。
昨天也是在我的最后一本减肥书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她说她妈要去海南买房,那他不是去找专业的资料来翻看房地产的报告,而是去问了一个曾经在那里买过房的人,你看我们平时来的信息很多都是从别人说,我邻居说谁谁谁说来的,有这些说吧,你就相信他是真的权威的吗?也许我现在也可以装作我很权威的样子跟别人说如何如何,有好多人都会说熊妈说怎样怎样,但是我说的就是真的吗?我自己不知道那是哪来的吗?我心里就没点数吗?
因此面对信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甄别,尤其是自己主动寻找的时候,有很多简直是彼此相互矛盾的内容,那么哪些是有效的你你要相信谁的这个就真的要靠自己的信念体系或者知识体系才能起作用。
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如果非常强大,那么我们得出正确结论的概率就会更大,如果我们原先就没有什么知识体系,那可不是听风就是雨嘛,当两个人所说的就相互矛盾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可能就是我先听谁的就是谁的。
想想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我们俗称的没有主见,但是主见,这个东西怎么培养,或者说我们最初的这个知识体系哪里来的,我们知道价值观体系肯定是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影响我妈妈当年跟我说的是什么,然后我在他看他做了这么多年之后发现,唉,确实有些道理,或者说我也没有思考过,反正我就这样做了,都会形成我们的一套价值观。
信念体系最初的来源,我想可能也是这一部分,但是在后来你会发现不太一样了,我们开始主动有一些思考,这个时候有人允许我们思考,有人主动给我们提供一些环境去思考,我们想到的东西就会更多,就更适合促进我自己的体系发展。
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是不愿意让我们去思考的,他嫌我们的思考给他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他会说你听我的就行了,就听话就行了,想想看我们现在对于孩子包括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父母要我们听话,不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吗?你不用想太多,你只要听我的就行,那这个时候我们没有被鼓励去思考而思考这个东西呢,本身又有点难,又不受到鼓励又不容易,真的会有人没事干就整天瞎琢磨吗,噢,好吧,可能有些天才真的会的。
但是这样的环境一再重复,你就会发现我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甚至我们也讨厌那种付出的过程,我觉得太麻烦了,这就是为啥给你两个问题,一个封闭式的,一个开放式的,你会更倾向于选择封闭式的,即使你知道对你更有价值的是开放式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真的是逐渐在把孩子养废了,因为我们剥夺了他思考的权利,一开始可能他是真的有努力想要思考的这种意识了,结果呢,我们不允许后来嘛他要要抵抗,有一部分要去抗拒我们给他的压力,另外一部分要用来解决思考这件事情本身就要消耗能量的这个过程,后来就发现是双重压力,那就不做好了呀。
想想真的挺绝望的哈,我们现在有思考的习惯吗?为什么很多人说早上来共读,其实对自己来说是很有收获的,就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即便是你再读一本书,那个书上写的也不见得它就一定正确呀,我们没有把书奉为归念,认为它就是不可替代,不可以质疑的。
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共读,其实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深发自己思考的机会,所以我其实并不主张大家在共同的时候去记很多刷刷刷在那里写好像一副听课好学生的样子不需要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你要抓住那些能够激发你思考的点,然后开通脑筋去思考,把自己当做一个巨大的机器,让这个零件动起来,而不仅仅是摆开阵势,让我的机器越来越多,但从来都不用。
这个话题展开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山西机器厂,那里有很多旧的厂房,因为也破败了嘛,那曾经是一个很老大的国企,养活了很多人,可是慢慢的他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就丧失了活力,那边放了很多机器也卖不出去,就摆在那里成为孩子们玩耍的一个场地,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会站在上面玩,结果我摔破了头,不就是因为有一次站到上面要站起来了。
你看啊,这些机器放在那里呢,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把它扔了吧,那是个东西当废品卖了吧,好像也挺浪费的,但是放在那里呢就只会占位子,还阻碍孩子们玩,甚至会带来一些危险隐患。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要不然把它们放到真正能够用起来的地方去,比如说哪个地方真的需要用这样的机器,哪怕便宜点,我给他二手处理掉也是可以的呀。
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不一定还能用得起来了,他们可能已经生锈的生锈磨损的磨损是那些崭新的破东西了。
希望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头脑不要变成这样的困局,思考的能力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点你问谁谁都会有肯定的回答,但问题是不是人人都会去思考的,一来是他们小的时候没有受过鼓励,要去思考,二来是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挺艰难的,可能思考的位置不对,方向错了,还引发一些不太好的效果,就更会阻碍我们思考的热情。
但是如果不思考,这东西放在那里就是占资源耗精力就产生内耗的东西。
这事就走到死局了,你自己选吧,你是勉为其难的去思考一下,努力冲破这个限制,把事情推向一个更好的场景,还是就坚守现在的情况,也不对他做太多要求,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反正我现在dear还有嘛,我也不至于我的大脑潜意识里边很多很多地方不会造成混乱,那就堆着吧。
其实我倒不觉得我们真的已经到了,就对这枚枚所谓的这种地步,虽然我们大脑的隐藏空间还有很多,可是我们能够用的其实是非常有限这样很多人说人的大脑只开发了什么亿1/10000的使用潜能,那怎么样开发更多的呢就是要通过思考,所以你看这是一个绕圈的,如果你不思考你就开发不了更多的东西,如果你开发不出来更多的东西,你就是要受到现在的限制,如果你受到现在的限制以后又会影响你思考的水平,它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最简单的可能就是主动去思考一些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思考,也促进我们自己思考了,未必见的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这波人可能已经考试考迷糊了,所以说干啥都要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就像那那句话,只要你不纠结他就是对的,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呢?
其实人挺有意思的啊,在想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你希望他越简单越好越不费力越好,但是真正别人给了你一个做法的建议,你会觉得这个太简单了,顶不顶用啊,我对他产生了怀疑,其实我们选择要怎么做的时候你要看如果做得很具体很好做,而且又是绝对说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那么你一定要打一个问号的,你会觉得有这样好的事吗?你要知道人和人是很不一样的,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怎么可能我们穿的衣服号码都一样,我们画一个妆出来就都会好看。
但是还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笼统抽象的做法,他真的是怎么说都对的,比如说早睡早起有利健康人人都知道,但是对于什么样的人来说,多早算早这些都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利老师的课程上学习到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呀。
如果你完全不顾及中间的差别,那就直接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有人想反正做一做也没什么坏处,我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想的,但是你别忘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前期不经过甄别直接去操作了,可能要浪费很多时间才会发现它没有用,这个时间你原本可以做到更好的。
现在吧,我们对孩子的时间还是比较有意识了,就觉得他的时间很宝贵,不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所以现在你看那些打卡的课程,我基本上都不会受其影响了,可是我们自己呢就另外一回事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觉得已经半截入土了,或者觉得我这辈子反正是没指望了,还是用力去鸡娃吧。
这种想法我是不赞同的,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而且就算是别人对我们不抱希望,我们自己怎么可以放弃希望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明明我还有自己的时光可以去掌控啊。
所以我很欣赏曹操,他带着可可练钢琴就不是为了考级而是我和他一起学习,我现在自己也是一样,小熊很多东西学了,其实从现在角度来看呢,公立意义并不是特别明显的,包括现在什么katpatpat考试都被叫停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去学习,但是你只要学到了的在自己心里的那些技能,他都不会过时。
到最后变成了人的选择,你要知道选择这件事情,他未必见得一定是你特别清晰的状态,呈现在你面前的,很可能你不一不仅仅是一之间做出的一个决定,就已经让未来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都会同时放弃一些东西的。有些时候这个附加条款会在前面给你有一个协议写清楚你要同意或不同意,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尤其是我们自己不经意之间做出的选择。
比如说我选择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做语音写作,那我就放弃了躺在床上刷手机的这个愉快,或者说那种慵懒状态,我选择早上5:00起来和小伙伴们共读,就放弃了睡懒觉的权利,这是资源有限造成的效果,但如果说我们没有时间限制的要求,那是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呢?其实还真不是。
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很简单,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我有足够的钱,我就想干什么干什么,但其实正是因为资源有限,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如果什么事情都能做,就跟什没有什么事情,对我来说真正重要是一个意思了。
所以感谢一切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利用它,可以认认真真去思考,对我有限的人生来说,什么才最重要,搞清楚这些远比当下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并且去跟进,执行了会更有帮助。
这跟我们平时跟孩子沟通引导他们也非常的一致,这眼下马上告诉他去做什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我们的未来没有花这个花时间训练的时间,那么你拿到的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
现在我们多做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多问一些问题,虽然看似花了很多力气,甚至有的时候绕了很大的圈子,也许那个结果就差那么一点点,孩子就是迈不过去,我直接告诉他或者我把他抱过去不行吗?对不起还真不行。
如果我们没有这点觉悟,那么很可能在未来就会走更大的弯路,当然呢,呃也不一定有人真的会为此懊恼,因为那个弯路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是弯路,也不知道这跟我们前面的一些所作所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以你看有的时候不知道也是一种幸福啊,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追求,我要知道更多呢,就是因为在知道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人生的真谛感悟又多了一重,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以就是因为一份好奇,因为想知道更多,这可能也算生命的某种本质属性吧。
对于另外一个人,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对她知道更多,了解更多,其实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宝库,他身上经历的那些事说出来都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我们经常说,唉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电视剧潜能呀,如果你愿意在这里多了解一些,就会发现跟你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他的生活跟你的生活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现在想到的就是如何去理解他人或者回到教练对话的那种先跟后代的话题,我们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和利益关系,所以可以更简单轻易的做到倾听,但是也有些时候会不愿意把一件事情看做属于自己的必须要做的东西。
忽然有一种想法,我想再去好好练一下,教练对话了,好久好久没有练过,这种感觉也退步了很多,可是今天跟冯华现场做的那个对话的表现像是一个展示吧,之所以大家觉得唉还很有意思,展现了好奇,展现了跟随,用吵吵的话讲就是在那个阶段里,我把对自己的执着换成了对他人的关心,因为你好奇你才能真正的去关心她怎么想的呀?
这是我们读到的第3本书,正面管教,其实我们把前面的东西都融会贯通起来了,目的论也好,共同体感觉也好,这都是被讨厌的勇气,说到阿德勒心理学的时候,非常核心的观观念,而我们现在呢要引导孩子,而不是强迫他也在体现着横向关系,体现着我们如何放掉自己内心的执着,找出可以对他人关心的部分来。
但其实在说到先跟后代的时候,冯华马上想到的就是游戏力里面我们要跟随孩子,然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焦虑,去实现轻推。
对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很容易这些道理,读到了就马上能够理解,这是我们理解能力的水平体现,但是怎样把它运用出来,隔的距离其实还差的挺远的。
中间的过程你可以说是刻意练习,也可以说是深度的理解,可以说在知道上下功夫,也可以说在做道上花时间训练,这个过程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少,就像今天读到的内容当中,简尼尔森在说自己认为最真实的状态时表达的那段话。
他说我在学习心理学,所以我觉得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很重要,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打孩子就是真实的表现,我要尊重我自己,但是却幡然悔悟,如果我要求孩子控制他的行为,那凭什么我就不控制我自己的行为呢?我就要用用这种所谓坏的真实来对待它呢。
真的是要融会贯通啊,学习这个过程我也不能说不容易吧,还是很有乐趣的,难也是事实,有乐趣也是事实,如果我们还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乐趣的部分,那么就会把难放在最前面,但如果有一天我已经享受到了它带来的精神利益,那么难就不再是问题了。
侯蕾语写,2021-04-23 09: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