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孩子的伤,最重,你不懂!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6%的受访者称自己身边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长多。83.4%的受访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父母会在什么时候说出: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

在孩子让父母不如意的时候,不满意,失望的时候!

女儿四岁的时候开始学雅马哈的电子琴,正是好动的年龄,一节课45分钟根本不可能全神贯注,我没时间让姥姥带她去上课的时候,姥姥坐在后面,女儿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她就上前去敲女儿的课桌,回来就跟我埋怨: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上课一动不动,为了得到小红星,想尿尿憋着都不去,最后尿裤子了……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钢琴的过八级了……

真的好吗?她讲完,我就觉得那孩子有多可怜啊!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孩子,乖孩子受的伤最重!

别人家的孩子等于“乖”,优秀的代名词!是父母希望的样子!让父母有面子,让父母省心,是父母的荣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用别人家的孩子否定自己的孩子!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得“乖”,要像邻家家的姐姐一样,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才会被肯定,才会被看见!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别人家孩子”的样子,“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别人家的孩子,最后怎么了?

为什么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是别人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成绩第一名,研究生毕业之后,顺利找到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所以的好友闺蜜的路径几乎一样同我,闺蜜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常发来信息:早上因为要跟孩子穿那件衣服,跟婆婆闹的很不愉快,气冲冲的出门……我现在跟着王教授(男),他好像对我很不满意,对我有情绪……

好友发信息来:昨天晚上我女儿在写作业的时候,写到麦芽糖,我就脱口而出:我好想吃麦芽糖啊,小时候妈妈带着我,我看见路边卖麦芽糖的,心里很想吃,当妈妈问我要吃吗?我都会忍着摇摇头,怯怯的说不吃,妈妈就会说,还是我们家老二乖,但姐姐每次都会说吃!为了做妈妈的乖孩子,同学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一直隐藏着我的真实感受!

高学历不等于高情商,加自信!

她也时常会问我:小时候,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的自信哪里去了?

别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有两种:一种是强势的妈妈对孩子的控制加严格苛责教育,另一种是匮乏型忽视型妈妈培养的讨好型孩子,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孩子很努力,通过不断的取得成就成绩,让父母看见自己,肯定自己!

小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肯定,基本上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评价,你觉得我好,我就感觉自己好,反之,父母从未看见孩子,看见这个生命,孩子就一直处于求不得,得不到的缺憾中,终身追逐!

别人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有老师肯定,她需要得到这份肯定才能生存下去,她继续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肯定始终是外求来的,不是自己感觉到的,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大学毕业,一到工作岗位,在社会看来,我们已经成人,不再是孩子,没有了固定的认可体系,社会拼的是各方面的能力!

别人家的乖孩子,自我价值感不稳定,还一直在寻找认可!

 “别人家的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她渐渐长大,她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考公务员,拿铁饭碗”或者“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人,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别人家的乖孩子大多内心没有力量,对现状不满,又无力改变现状,一直在受害者角色里!

  女神节去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整体感觉大家都很拘谨,女儿自由自在的玩耍,我们想要做到的不也是这样的吗?

女儿是个很灵动,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女儿“乖”才爱她。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她!

  同理,我愿她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女儿的决定并提醒她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会和她一起成长!

    时常能从内心深处欣赏女儿,是她让我懂得敬畏生命!对生命有敬畏,怀抱一颗谦卑的心。就不会想着老去教育孩子,而不打算被孩子教育!教育一定是双向的,我觉得我教给女儿的东西太少太少,但是从她那里学到的却很多很多……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别人家孩子真不是个褒义词。

  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辈的话。

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别人家的都是好的,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

  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中国父母的“别人家”的孩子,意味着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做自己,把自己的天赋,天命,天性释放出来,与孩子一起活出生命的本意!还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吗?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人家孩子的伤,最重,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