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

        得知这本书是在《咨询师之家》李松蔚推荐,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历时两个多月硬是啃完了四百多页,很厚的一本书。

      书中的结构有点像《扪心问诊》,作者四个案例分析以及自己寻找咨询师的真实故事。四个案例分别是约翰,瑞塔,朱莉,夏洛特,前三者的故事尤其影响深刻。

      约翰是一个编剧导演,他的儿子盖比不幸车祸身亡,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虽然内心无比剧痛还是硬撑着,刚开始面对咨询师还没打开心扉,慢慢的才释放真实的自己。

      瑞塔七十多了,经历了四次婚姻,她自己深患抑郁,女儿被家暴,孩子得不到安全感,她全都冷漠,没有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年老加入了亲情社区以及是一岁艺术学校的老师,但痛苦是不分年龄的,她的女儿结婚被丈夫家暴,一个儿子有毒瘾,一个儿子辍学,最后经过长程的治疗,瑞塔接纳了自己,同时她给每位孩子去信,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

    朱莉是故事中比较惨的人,最后由于乳腺癌而去世,但是由于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很愉悦的,并给丈夫写了让他找女伴的遗书。欧文亚龙说,人生的终极议题是: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这些个命题朱莉都经历过,但即使她短暂的生命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因为最后的葬礼人数特别的多,就是因为她生前值得被纪念。

    李松蔚对话作者洛莉的时候,交流了很多观点,李松蔚说存在三类人,一类人是已经接受心理咨询的,那作者说看到来访者会送书给咨询师以表达感谢,若没有这本书,很多来访者是不知道咨询师的难处的,以为就是聊聊天这么简单,其实是运用了很多理论,技术,作为一个陪伴着引导来访者自己走出来。第二类是没有心理治疗的,第三类是就看书,从书中养育,突然发现我好像就是这类人,读书其实是避免与人产生链接,有时候觉得有些事情没必要扰到别人的情绪,其实一切的归因都在于自己。

      最后想说的是幸福不是一个副产品,幸福其实就是你赋予意义,目标以及关系,把重点过在当下,幸福是现实减去期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