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今天继续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雷夫说自己最讨厌参加教职员会议,这种会议比忍受酷刑还难受,当时全美学校实行标准化考试,学校唯成绩、唯分数,哪个学校成绩最好,所获得的国家补贴奖金就越高,校长拼命地要求老师认真教学,提高成绩,学生每天题海战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想,这和我们前期的应试教育是一样的,一所学校,只要分数上去了,就什么都好办了。一个老师只要所教班级成绩优异,那就成了名师,受到学校和家长的追捧。

事实上,成绩好就真的能力强吗?雷夫说,不是这样的。在这种标准化测验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他们不喜欢读书,应试的环境下,让儿童对阅读激发不起兴趣,加上周围老师也不读书,老师满怀激情地按相同的进度和教材来教学,这更加使孩子的智力陷入了一种低智力的循环中,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雷夫对儿童的阅读是非常重视的,在56号教室里,雷夫给孩子们推荐各种书籍,让他们读书,写读后感,还带他们到图书馆去,感受读书的氛围和乐趣。

在当今大语文观的环境下,阅读能力的高低就决定着成绩的优劣。会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不会差。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抓起,1-2年级要让孩子们读绘本、读儿童诗,增加他们的识字量,到了3-4年级,就要开始长文挑战了,读长文的目的就是练习阅读的速度,海量阅读,达到阅读自动化。阅读的时候能思考,思考的时候在阅读。

5-6年级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候就可以读经典或整本书阅读了。让书中的人物和孩子的生命相链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变化和成长。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自动阅读,自觉思考,自由写作。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有句俗语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书籍是不分国界的,孩子阅读中外名著,阅读人文类、历史类、科普类的书籍,对他们了解世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读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你会了解教育的三节奏,读雅思贝尔思的《什么是教育》,你会明白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而是培养“整体”的人或“全人”。书读得多了,知识在头脑里储存,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思维的敏捷度也不一样了。

雷夫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美好的人生。确实如此,阅读,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和气质,改变他们的思维方法,在不断地阅读中,一个完整的“人”字将改写孩子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