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

谷爱凌说,她一直喜欢写作:“自我记事以来,我一直在写作,我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与更多的观众分享我的作品。”

今天分享谷爱凌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

在我迄今18年人生的后10年里,我一直在追寻着的是一种纷乱的、充满恐惧的爱。

我是一名专业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脚上的一双雪板、22英尺长的U型池和各种特技动作是我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是也极限运动中真正令人上瘾的核心要素。正如所有那些能迷倒常人的恋人一样(至少是像我从小说中读到的那些一样,因为现实生活中我还缺乏相应的经验),但是这个重要的另一半有时可能会很……反复无常。

实际上,“恐惧”可以算是三种不同感觉的总称,那就是兴奋、不确定和压力。我已经发现,如果这些感觉能被识别和积极地利用,那么每一种感觉中都有一些微妙的指标可以帮助你成功,而如果其原理被忽视,那么这些感觉可能就会是你受伤的前兆。

虽然从事极限运动的运动员很容易被贴上“无畏”或“任性”的标签,但无论是我为构思技巧而花费的无数个小时,还是在泡沫坑(泡沫粒子到处都是的那种)里和安全气囊上度过的无数时间都可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要违反自己的生物直觉,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虽然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但再多的安全网模拟训练也无法等同于我们从陡坡上起飞、把身体抛到空中并即将落地时所将面对的雪坡,它是不会讲情面的。我们并非无视恐惧,而是要培养深刻的自我意识,并进行深思熟虑的风险评估,从而与恐惧建立起独特的关系。

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叫做具象化:在我尝试一个新的技巧动作之前,我会感到胸腔(准确地说,是在我的喉咙底部和膈肌顶部之间)有一种紧张感。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当我爬上巨大的起飞坡道时,我会在想象中伸展我的双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力。然后,我要在脑海中描绘如何以相反的方向扭转我的上半身,产生扭矩,然后再让它朝另一个方向弹回来。

现在,在我的意识里,我已经是飞在空中的状态了。

我在跃起后第一时间就会看到自己的背后,然后身体旋转会把我的视线拽向头顶万里无云的天空。风声如同我耳朵里的一种音乐,每一个360度的旋转都在为我的运动提供音乐般的节拍。当我的脚在我的身体下面时,我就可以在把身体拉到第二个空翻前的一瞬间发现最终落地的地点。当我回到可以面向前方的位置时,我会想象着我的腿在我的脚下摆动,并让雪鞋的前端承载着我的重量碰到地面。我露出微笑,然后睁开眼睛,一个1440度的翻转动作就完成了。

在完成“具象化”的几秒之后,我胸腔中的紧迫感会有一阵上下的波动,然后开始扩散——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来到破茧成蝶的关键阶段。兴奋感是肾上腺素的产物,也是我所酷爱和着迷的存在。我既有着对自己安全创造奇迹的信心,也会产生对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体验的兴奋感,二者的平衡非常不稳定。我听说这个状态可以被称为“入境(zone)”,去年秋天,当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1440度偏轴转体动作的的女性双板滑雪运动员时,我就曾体会过这样的心境。

不幸的是,你心中的不确定感往往很容易就会压倒自信心。不完美的准备会使我的手心出汗,并使得我之前所说的那个感到紧张的位置被转移到自己的胃里,从而使你的每次呼吸都比上一次更浅。这种感觉不是恐慌,而是某种类似于畏惧的感觉。危险的信号会激发出进化的本能。如果我选择忽略这个安全机制,我的身体可能会在空中不由自主地行动,旋转会失去控制,并迫使我为即将遭受的冲击做好准备,因为这个时候的我真的要恐惧了:如果完全投入这个动作,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每个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都要以识别出兴奋感和不确定感之间的细微差别为目标,以便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的同时,把受伤的风险减少到最小。

不过,对于这种埋藏在心底的、渴望“证明自己”的感觉,运动员既可能会选择压制它,也可能选择强化它,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女运动员,我对于这方面还是很有些自豪的,我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并尽量减少自己对于外界期待的需求,从而控制我身边的压力。无论孤身一人还是面向整个世界,我都专注于感恩当下、判断当下,并享受体育带给我的快乐。虽说我个人和这个世界的视角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但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无论时间过了多久,在恐惧面前的我都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读后有感:

1、在我迄今18年人生的后10年里,我一直在追寻着的是一种纷乱的、充满恐惧的爱。(爱与恐惧,我们不是在爱里,就是在恐惧里。)

(1)我深深的恋着他。脚上的一双雪板、22英尺长的U型池和各种特技动作是我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是也极限运动中真正令人上瘾的核心要素。(我深深迷恋于他)但是这个重要的另一半有时可能会很……反复无常。

(2)为什么说反复无常? 因为要违反自己的生物直觉,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人类的原始代码就写着恐惧紧张焦虑,因为要生存;恐惧确实是直觉,也是潜意识,任何人都会有恐惧)。

虽然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但再多的安全网模拟训练也无法等同于我们从陡坡上起飞、把身体抛到空中并即将落地时所将面对的雪坡,它是不会讲情面的。我们并非无视恐惧,而是要培养深刻的自我意识,并进行深思熟虑的风险评估,从而与恐惧建立起独特的关系。

(3)与恐惧建立独特的关系。“恐惧”可以算是三种不同感觉的总称,那就是兴奋、不确定和压力。我已经发现,如果这些感觉能被识别和积极地利用,那么每一种感觉中都有一些微妙的指标可以帮助你成功,而如果其原理被忽视,那么这些感觉可能就会是你受伤的前兆。(先要识别)

在尝试一个新的技巧动作之前,我会感到胸腔(准确地说,是在我的喉咙底部和膈肌顶部之间)有一种紧张感。

镜像神经元。大脑可塑性极强,想要实现成功的画面,必须在脑子里不断反复重复每一步动作画面,正如文中所说的具象化,在意识里自己已经飞在空中的状态。

(4)你心中的不确定感往往很容易就会压倒自信心。不完美的准备会使我的手心出汗,并使得我之前所说的那个感到紧张的位置被转移到自己的胃里,从而使你的每次呼吸都比上一次更浅。这种感觉不是恐慌,而是某种类似于畏惧的感觉。危险的信号会激发出进化的本能。如果我选择忽略这个安全机制,我的身体可能会在空中不由自主地行动,旋转会失去控制。每个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都要以识别出兴奋感和不确定感之间的细微差别为目标,以便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的同时,把受伤的风险减少到最小。(觉察不确定感在身体的部位,这是人类本身的一种安全机制而已)

(5)对于这种埋藏在心底的、渴望“证明自己”的感觉,运动员既可能会选择压制它,也可能选择强化它,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女运动员,我对于这方面还是很有些自豪的,我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并尽量减少自己对于外界期待的需求,从而控制我身边的压力。

无论孤身一人还是面向整个世界,我都专注于感恩当下、判断当下,并享受体育带给我的快乐。(无论何时,专注于当下)

二、内核青年的特质。

三个特质:以内在驱动为主;以自我比较为主;以内在参考为主。

1、以内在驱动为主。你的行为是被你的好奇心、兴趣、热情、价值观、人生使命、信仰等所驱动的。每个人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就像是拔河绳子的两端,总量不变,所以当一边用力过多时,另一边就自然会被带过去。当一个人总是在被外在动机驱动,那他就自然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在动机,从而失去了成为自己的机会。

谷爱凌说:“我不是为了奥运会而滑雪,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而学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对它们热爱。因为我喜欢做,所以就顺便开始比赛,顺便开始赢,那就让我更喜欢它。”

正是因为这种热爱,她极其自律,她的一位教练彼得说,她总是第一个参加训练,最后一个离开。她参加很多赛事,回家还要跑步和训练,这很少见。

这样的热爱与自律努力,结合在一起,方能成就今日的她。

当一个人能够持续追随自己的好奇、热情、天赋等内在驱动,就会获得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东西 - 过程带来的巨大愉悦和满足。

2、“内核人生”的第二个特点:更愿意与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他人。

赛后采访时,谷爱凌说:

上场前,妈妈还在电话里建议我选择更稳妥一点的动作。

但直到上场前最后5分钟,我才决定挑战1620。这个动作,其实从来没做过,从来没挑战过。

我一直说,我不是为了来这里打败其他运动员。我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做一些之前没有想到是可能的事情。我想滑到自己的最好。所以我觉得不论落不落,我都是赢了。 这是我人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但就算没有成功落地,我也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最好。

要当最好的,不是要把别人压下去,而是要当自己能当的那个最好的。”

是的,只有去跟自己比,你才可能超越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的边界,否则你可能只是打败了对手,却失去了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内核人生”都是在以“自我成长为尺度”去衡量自己,而不是以“别人为尺度”来衡量自己。

当你有了这种与自我比较的心态后,你就会把他人的成就当做灵感的源泉、成功的楷模,为自己的成功寻找宝贵的信息,而不是当做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从而陷入在痛苦中,却没获得任何真实的成长。

3、内在参考

按照做选择与决策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人分成两类:一种是以外在参考型,一种是内在参考型。

外在参考特质的人会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不假思索的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当别人说他差时,他就觉得自己差;当别人说他笨时,他就觉得自己笨。

所以,他们在做事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自己的思考与推理,而是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做。

而他们做事的动力,也常常是为了博取他人的认可与肯定。

相反,如果一个人是以内在参考为主的,他又会怎样做选择和决定呢?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顶流”,谷爱凌也收到了一些媒体上批评的声音。

然而,她却这样说:

“我觉得我并不想要所有人满意,我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我只是希望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事实上,我并不很在意别人是否满意,我觉得我在竭尽所能,我也在享受整个过程,我在用我的声音,在与我相关的领域,带来尽可能积极的改变。我知道我的心地是善良的,我知道我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基于共同利益,我觉得会带来更大的好处。

所以说如果有人不相信这就是我的初衷,那这只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善意,可能因为他们与我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我也不打算浪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不喜欢我,这是他们的损失。”

她就是典型的“内在参考型”,所以她会依据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头脑的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内在参考为主并不意味着不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它说的是在做决定时更多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或自己头脑的独立判断,同时又能开放的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这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的关键在于:去觉察。

觉察自己每一个决定的来源是来自于内在还是外在,觉察自己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是因为想要附和他人、匹配主流价值观,还是因为包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与独立思考。

然后再逐渐进行调整,一点点的调向以内在参考为主的状态。

不论你想成为的是斜杠青年、佛系青年,还是一名超级专业人士,你都应该首先成为一名“内核青年”,拥有内核特质,过上内核人生。

当你成为内核青年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与之前不一样了 - 人生更多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在压力、痛苦、纠结下的负重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爱凌: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