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人,你的世界观也不一样了。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容易起水泡,生冻疮?

为什么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iPad却那么早就近视?

为什么总是很难发出火来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为什么不能怒发冲冠一次为红颜?

为什么总是意兴阑珊貌似淡泊的样子?

这是缺血啊,传说中的气血不足啊!

在《难经 · 二十二难》中说到: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原来冬天手脚冰凉,容易生冻疮,面色不华,眼睛过早近视老花都是缺少气血,无法温煦濡养好周身的结果。

缺少了气血这一物质基础和能量,人也就容易精神淡漠,意兴阑珊,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到美女,

要么心想:红颜祸水;

要么默念:色即是空。


外而世界,内而身心,他明白了:世界不美好,原来是自己身心不够健康啊。

怎么办呢?学习学习再学习,气血由何而来?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看来气血的直接来源主要是中焦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而来。

脾胃运化功能低下,气血贫乏都是是虚,体现为寒的性质:意味着停滞,消极,沉衰。

才发现,原来奶牛吃得是草,挤出的是奶,是因为人家脾胃好。


清代名医陈修园老先生概括《伤寒论》为六个字,也是我们常说的根本大法:


保胃气,存津液。


我们认为气血是津液的一部分,时时顾护中焦,着眼生化之源,是保证津液水平的第一要务。

经常看小道经方文章的同学,也就明白了,我们总是强反复调的大米汤,是为了让大家实现保胃气,存津液的目的;

而经方放大招之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简装版是两丸,即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还有花茶轻如燕都是立足于身体的生化之源,侧重恢复脾胃功能,进而恢复身体整体机能,而不是一味地缺什么补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血的人,你的世界观也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