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学习体会

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学习体会

发布人:刘祥波

分类:教学教研 发布时间:2021-08-01 16:21:57 阅读(32) 评论(0)


《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学习体会

一、作业设计的时间意义

二、作业的两种角色

1.前测。

前测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准确的制定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我们现在进行的依标教学,在学习目标制定中,不是有分析学情吗?通过对学情分析,可以知道班上的学生离标准的要求处在什么水平?这些都可以通过前测来度量。前测就是测学习基础,和这个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基础,学生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只有把它们测出来了,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习目标的程度,我们今天讲的内容要讲到什么程度,学这个内容要学到什么程度是真正好的,那么这就要通过前测来决定。

前测的方法有书面和面对面交流。

书面前测的方法,我们不太主张专门出张习卷(生本的前置作业除外),增加师生的负担,我们可以在平时作业中,渗透一些前测的题目。如二下学完除法的意义后的练习,为下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做铺垫,实际上就是前测。

交流:交流时挑学生的典型代表,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及那些思维相异的学生,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会想到,这种学生我们要了解他们。

1.30×20=600(平方厘米)即:底×邻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80%)

2.30×12=360(平方厘米)即: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0%)

3.(30+20)×2=100(平方厘米)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时学生生成的资源“结果不一样”成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使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更高效,教师又提出两个问题:1.怎样让大家明白你们支持的猜想是正确的?2.怎样反驳另一种猜想?同时教师还准备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具:四边形框架、平行四边形纸片。这就是基于学生的思考的教学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去观察、猜想、验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并且还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反思自己的方法。

还是这节课,还是这个老师,换了一所学校讲,在对学生进行前测后,发现基本上学生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出现邻边相乘的。这时老师再用上面的设计肯定不行了,这时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讲明为什么要用底乘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前测的重要性,前测可以很好地分析学情,基于学生去教学。同样的课,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所设置达成目标的活动也不一样。前测就是帮我们准确的了解学生在哪里,是准确制定出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测

后测是测什么呢?后测就是测目标达成度的,所以后测就是评价。后测题有各种各样,有的是学生知道就能说出来,不知道就说不出来的,这种我们通常称为结果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如:书上的做一做和练习。123×45

还有一种后测题,不是考学生知道不知道。而是通过一个作品表达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这种评价就叫表现性评价。

如果出一道题目,并不在于它的结果怎样,也并不在乎他的作品怎么样,只在乎学生的感受,比方说你看了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像这种评价就叫体验性评价。

其实评价方式并不重要,重要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测出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只要保证这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当我们把全身心考虑到这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检测手段,当把各种各样检测手段想出来的时候,其实所有的评价都在里面了。后测恰恰是在我们教学设计里面要涉及的,因为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练习预测他的目标达成度,要用检测的行为来看有没有达成这个目标。所以说评价和作业是连在一起的,严格说作业就是一种评价方式。

三、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

导读:(一)怎样基于标准?(二)如何提高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度?

(一)怎样基于标准?

作业作为一种评价方式,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依标的作业设计,首先要研读总体目标的要求和评价建议,还要做到作业与每一节课的目标相一致。

第一,总目标四方面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与代数)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图形与几何)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统计与概率)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

上面的表述,说明课标强调了在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时,应关注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应考虑这个问题,同样在作业设计上,也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也就是要有表现性评价作业的设计,这样才能做到作业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统计与概率)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综合实践)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综合)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发现、提出)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这两个目标中更多关注十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学会思考,这10个核心概念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中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更多的关注十个核心词。

第二,评价建议

基于标准的评价建议: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第三,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一节课制定了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那么你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围绕这些目标去设计,这样才能起到作业设计的效果。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2.通过观察转化后的图形,正确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与例题类似的问题。

作业设计:李叔叔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泡沫板切割后拼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他可以怎样做?请你帮李叔叔设计一下,并写出操作的过程或用画图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表示出来。

(表现性评价)

(二)如何提高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度?

《教育大辞典》中,作业被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

1.课堂作业。所谓课堂作业,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练习。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际操作练习等。

(1)新授课

新授课的课堂作业设计,一般是选用教材上的做一做和练习题,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书上的习题对于完成这个目标的匹配度还是可以的,但要思考一个问题: 

对于运算教学和概念性的知识,与之配套的习题,基本上是一些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思考过程的题目较少,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是三维的,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所以我们在作业设计上应与目标相匹配,不但关注知识技能,也应关注学生对概念、运算意义及数量关系的理解。

(2)练习课。 练习课的课内作业设计,大部分是采用书上的习题,但书上题目的形式与内容有些单一,不能更好的评价课标从四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我们在依据教材的同时,可以改编教材,创造的使用教材,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

非常规性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思考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