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于智慧,育人于爱

第二节王秋英老师的《心理学视野下的教育智慧》

王老师开篇即阐述了我们与孩子相处的宗旨: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我们都应给予孩子尊重、支持、理解,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由此,王老师给出的第一个金点子是“处好关系”,好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她举了一个她女儿是如何由厌恶她的班主任到喜欢上她的班主任的事。只是因为班主任在孩子补作业时,给孩子买了一块葱油饼,温暖了孩子的内心。所以,王老师说:“好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温暖、润滑与激励的教育作用。我在我的笔记本写下的是:前天,课堂上发呆、玩东西的孩子是否也是因为本身对你不感兴趣,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行为呢?我想到了班里的孩子,今天我让孩子留下来把没写完的作业写完时,他说:“老师,你好啰嗦啊”听到这句话,我就闭嘴了。确实在与孩子相处时,闭上我的嘴非常重要。用心去观察,去给他一份喜欢的礼物,找他过来办公室时是郑重表扬他而不是批评,在孩子做好时及时给家长发条信息。讲大道理不能让孩子变好,把他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理解,可以找到很多好方法。尊重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当孩子感觉没有被尊重时,他反弹得更厉害。另外,家里(班里)是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要牢记,牢记,牢记!当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记得要笑!

如果说处好关系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基础,那么接纳差异就是处理学生问题的关键。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老师拿起同一把尺子去度量每一位学生时,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王老师在讲座中提出:当老师放下标准的好学生画相时,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她在这里引述了一个深圳中学学生由“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例子。从中,我们也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在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学生,是否真正给予了学生无条件的包容与爱。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有我们付出了无条件的爱,孩子才能做到身心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王老师提到的第三条金点子是:建设性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孩子不是圣人,不要教他做最正确的事。这一句话初听觉得不对劲,但细想却不无道理。每一个孩子,每一天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听了大人对他讲了无数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似乎对他起到的作用不大,错误仍旧在犯。王老师讲述了老师如何应对学生不写作业的例子,给孩子铺垫好向上的台阶,从一个字都不写到写几个字,到写完,到写正确,智慧地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既不是罚,也不是骂,只是在处好关系,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巧妙地换一种方式解决了问题。这是教育的智慧!

最后,王老师告诉我们:激励比教育和惩罚更重要。王老师用小白鼠的实验向我们证明了,激励与希望往往能使人产生巨大的动力。在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中,让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这能够帮助他在成长的道路走得更远。

回到办公室后,我就跟几位家长进行了联系,把我在讲座里学到的,听到的,转达给家长们。很高兴收到了他们的反馈,也很庆幸在这样的集体中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人于智慧,育人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