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丨决胜鄱阳湖畔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四连弹|守护】主题征文【社会现实】组。

“主任……主任……前面就是南峰镇了。”

“嗯……好,直接开到张新武的农场。”

孙伟明恍惚地睁开眼,望了望窗外闪过的农田,摘下眼镜,揉了揉被夹得生疼的鼻梁。作为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部主任的孙伟明,这段时间都在各个乡镇考察。这是连续下乡的第五天,每天早上七点从局里出发,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四五个乡镇。南峰镇是县里最东面的乡镇,也是今天的最后一站。此时已经将近傍晚四点,刚刚在路上实在熬不住,竟然睡着了。还是小魏年轻精力好啊,开了一天的车了。

车子一溜烟地开进了南峰镇黄陂村新武农业合作社,张新武正在大门口张望着等他们呢。

车子还没停稳,张新武已经一个箭步上前拉开了车门。

“孙主任啊,您终于来了……”

“老张,让你久等了。”

“瞧您说的,孙主任。咋们先到屋里坐一会,休息一下喝杯茶吧。”

“不了,时间不早了,你直接带我们去田里。”

“辛苦您了,孙主任。那我们往这边走。”

“老张你说说吧,你这边什么情况。”

“孙主任……今天情况太糟糕了……”老张的声音有些颤抖,一边摇着头,一边斜着身子走在孙主任侧前方。黑黝黝的脸上,眉毛紧锁,本就已经布满皱纹的额头更皱巴了。脸很黑,但是身上的衬衫很白,长长的袖子为常年劳作的双手挡住了毒辣的阳光。

“孙主任,我今年的水稻种的比往年都多啊。您也知道,去年收成不错,我又把村东头闲置的600多亩田给承包过来了。现在总共两千多亩地,种的都是中稻啊。这会正是灌浆期,可是您看看,已经两个多月没下雨了。要是再这样下去,我这两千多亩怕是都要保不住啊。”

张新武带着俩人站在田埂边,望着茫茫一片巨大的稻田,从密布竹林的山口一直延伸到鄱阳湖边。原本距离农田不远的波光粼粼的鄱阳湖,已经消失不见了,退到了几公里远的湖心,露出大片大片的草地。青草疯长,能长到人膝盖高,与瘦弱的水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这些水稻的生命活力,都被野蛮的青草给吸走了。

孙伟明走进干涸的稻田,龟裂的泥土裸露着,随着脚步踏起团团的尘雾。靠近山林这片地势较高的稻田里,已经完全看不出水稻的样子,只有一蓬蓬瘦弱的干草倔强地矗立着,枯黄一片。远处靠近湖边的地块,还有绿油油的一片片禾苗,正嗷嗷待哺地随风摆动。

孙伟明拔起一根枯瘦的稻叶,盯着看了一会,抿着嘴说:

“受灾面积有多少?”

“今年拢共2500多亩田,估计有四五百亩得绝收,这片田地势比较高,引水引不过来,打井也打不出水。剩下的如果还引不到水,估计收成就悬了,灌浆灌不上,产量怕要大打折扣啊。”

“莲花潭水库前几日放水,有没有引到你们农场来?”

“有倒是有,但是杯水车薪啊。您看看这片田,离上次灌水已经七八天过去了,现在哪里还能看出水的痕迹。”

孙伟明踢了踢干裂的泥土,“打井的情况怎么样?发电机、打井机有没有到位?”

“有的有的,镇里早就给我调来了设备。但是我这片田啊,地势太高嘛,打了几十米不出水,估计是水位低,没有找到水眼啊。”

张新武蹲在地上,捡起一块干裂的土块,轻轻一握就在手里捏碎了。一双青筋暴露的手,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厚实有力。

“我每天去田里看,心都拔凉拔凉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嘛,一辈子就想把田种好。这几年有国家利农惠农的好政策支持,我越来越有信心。每年都在扩大规模,用上咱们农业站教的新技术,前后买了十几台机器,还搞起了水稻加工。今年我瞅着行情不错,又承包了人家闲置抛荒的几百亩地,准备要大干一场来的。谁想到,能遇到这百年难遇的干旱!”

张新武越说越动情,黝黑的脸上透着无奈。锁着眉头的小眼睛,巴巴地望着孙伟明,眼神里混合着焦急、失落,又带有一丝希望。

“老张,今天我们来就是要清楚地了解你们的情况。如今我们确实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县里局里正想方设法地寻找解决办法。能找到的水,我们一定千方百计给你引过来。能打通的井,我们挖地三尺也要帮你打通。水利局、气象局都在想尽办法引水调水,人工降雨。对于你们农户的损失,我们去年都买了保险的,我一定尽快协调保险公司把你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你也要积极展开自救,该打的井还要继续打,对于这些水源不足已经绝收的田,要尽早做好改种的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有困难你只管提,我们要一起挺过这次难关,保证半个月以后的粮食大丰收。

“主任,有您这番话,我就放心了。我也准备好了,机井还要继续打,一定是水眼位置没有找对,我跟打井队重新研究位置。马铃薯和油菜种子,我已经去镇里看过了,等忙过这阵,我就除了枯苗换种上。油菜能种好,今天还有很大希望能挽回损失呢。”

“对,就是需要你这股奋斗的劲头,我相信你老张。”

“感谢您孙主任,三天两头往我这跑。如果没有咱们政府的长期支持,我们合作社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也不敢这样放心大胆干啊。你们是我们农民的守护神啊。”张新武黝黑的脸上终于咧开了嘴,眼神里的迷茫和焦急逐渐消失,信心和希望又回来了。

离开南峰镇,天已经完全黑了。孙伟明连夜赶回县城。

“主任,到县城还有一个多小时呢,您睡会吧。”小魏关切的眼神从后视镜瞟来。

“睡不着啊……”孙伟明望着车窗外星星点点的农家灯火,陷入了沉思。

“小魏,这趟下乡,你对目前的灾情怎么看?”

“嗯……我看目前情况挺严重的……”

“情况当然很严重,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孙伟明侧头深思着,脸色疲惫,但是目光越发坚定。

“我县粮食种植面积78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8万亩,而中稻占了水稻面积的60%。目前中稻正处于灌浆期,只要能保住这40万亩中稻的用水,我县今年的粮食产量就不至于大幅减少。离中稻收获只有半个月了,如何千方百计找到水,精打细算用好水呢。这场抗旱保粮阻击战,就决胜在未来半个月了。”

“明天上午直接去水利局。”

“是,主任。”

第二天一早,孙伟明就出现在水利局李庆章主任的办公室。

李主任负责全县溪流水库的统一调度,这两个月也同样忙得焦头烂额,不是在各个乡镇巡查,就是在制定调度计划。

“伟明,这趟乡镇考察,情况怎么样?”李主任摇头吹着搪瓷杯里漂浮的茶叶,啜了一口,轻轻放下,认真地看着马伟明。两人岗位和年龄相仿,工作常有交集,共同成长十几年,建立了默契的革命友谊。

“情况非常严峻啊,这次我一共走了二十几个乡镇,每个乡镇的旱情都非常严重。如果未来十几天还不能有效地引水灌溉,将极大的影响我县中稻的收成。庆章,我今天过来,就是想了解目前水库调水、引水的情况。”

“伟明,这次我们要打的是一场硬战啊。这两个多月的旱情,已经导致我们县十几条河流断流,一百多座水库干涸,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所未见的。但是我们还在想方设法,前几天莲花潭水库,龙溪坝水库都在陆续为下游补水了。”

“我相信你们的专业。今年农民太不容易了,一年的劳作有可能血本无归啊。现在是中稻灌浆的关键时期,如果未来半个月水情得不到保障,中稻的丰收就很难了。根据我们的统计,我们县中稻占比超过60%,是大头。只要我们能保证中稻的成熟,后面晚稻和其他秋冬作物需水量少,我们就能挺过这轮旱情。”

“伟明,你分析得非常到位。我们局里跟你们一样着急啊,但是还得科学应对。目前只靠我们县自己调度水源,已经不足以保障各行各业的用水。水利部正在启动实施全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要调度整个鄱阳湖区各水系水库群为下游补水。我预计,新的一轮跨区域补水即将启动,将为我县带来数亿立方的水源,能大大缓解我们目前的用水需求。”

“太好了庆章,这样中稻和晚稻的灌溉用水就有保障了,农民的粮食有救了。”

“各种办法你们再想想,我们这边你放心,一定全力配合。”

孙伟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有这些水源,可以大大缓解旱情。但是各个山林旱地的作物,地势高,引水不一定都能引到。还得想想办法。

握手告别李庆章,孙伟明转身又来到气象局,找到负责人工降雨作业的小曾。缓解旱情需要引水、挖井、人工降水各种办法共同努力,孙伟明每隔几日就要向小曾询问人工降雨的作业情况,是气象局的常客。

平时小曾都在各个作业点巡查,今天刚巧回局里开会,孙伟明逮着机会就找上门来了。

“小曾,这几日天气情况怎么样?”孙伟明一进门就冲着小曾喊道。

“您来了,孙主任。”小曾从办公桌上探出头,赶忙起身,拿出搪瓷杯倒水递给孙伟明。“先喝口水吧。”

“刚在水利局喝过,你别忙乎了,赶紧给我坐下说说情况。已经好几天没有进行人工降雨了,我心里着急啊。”

“来了来了。”小曾微笑着坐在孙伟明身边。常年在户外蹲点巡查的小曾也是个大黑脸,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近期确实没有进行人工降雨作业,您看看这天高气爽的,云量少、云层薄,水汽含量少,能满足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天数很少啊。但是八月份,我们还是抓住机会做了几场人工降雨作业,全县20几个乡镇都发生了降雨,虽然降水量不到3毫米,也算是适当地缓解了旱情。”

“3毫米顶啥用啊,我多希望是30毫米啊。”

“我了解您的心情。”小曾尴尬的笑着。“我们现在是一天24小时,密切监视,固定值守,还有流动火箭车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蹲守和巡游,只要一有合适的时机,马上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绝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我知道,你们最近都很辛苦。那气象局预估未来半个月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未来半个月是中稻灌浆的关键时期呀。”

“孙主任,未来半个月天气还是不容乐观啊。预计这种干燥晴朗的天气还会持续,未来难有大规模的自然降水。但是随着气温降低,会有利于水汽的凝聚。我向您保证,孙主任,我们一定会密切监视,绝对不会错过任何一次降雨作业的机会。”小曾收起笑容,郑重的看着孙伟明。

“我相信你。”孙伟明轻轻的拍了两下小曾的肩膀。言语不足以表达的信任,通过有力的手掌,在两个男人之间传递。

几天连轴的忙碌,孙伟明连做梦都在找水。通过整合资源,又为几个乡镇筹措了一笔资金,用于购置打井机械。引水、挖水、人工降水,能想的办法都用尽了,孙伟明还是放不下心。旱情还在持续,农民的损失还在扩大,必须要想办法弥补农民的损失,保护他们农业生产的利益和积极性。

这天一上班,孙伟明又叫上了小魏,要一起去县人保财险公司。

“主任,昨天观音堂水库也放水了。经过这几天的补水,大部分水稻农田的用水都得到了补充。局里筹集三百多万购置的打井机、发电机也都发放下去了。主任,这下您可以休息下了。”

“旱情还没有缓解,中稻还没到收获的时候呢,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有一丝松懈。小魏,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去人保财险吗?”

“主任……我还真猜不到……”小魏咧嘴摸摸头,尴尬的笑着。

“你啊,多用点心。现在我们该找的水也找到了,能整合的资源也整合了,但也只是减少了农民的损失。你想想张新武那两千多亩地,有几百亩已经枯死,还有很大部分因为之前缺水,产量也难以达到往年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挽回损失呢?”

“啊……主任,还是您想的周到。去年我们在全县推广农业保险,现在正好可以用上了。”

“对,但是这些农户的损失怎么勘查,如何认定,这些问题我们要帮助农户捋清楚。”

“主任,我知道了,我们马上去找理赔部的蔡秀华。”

车子缓缓开进财险公司的大门。去年以来,县里一直在推广普及农业保险,今年就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幸好农民们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很高,基本都有购买。人保财险今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严重的灾情,到现在还没有拿出明确的理赔方案。孙伟明之前已经跟他们沟通过几次,今天就是来确定方案,好给受损的农户一个明确的交代。

“蔡经理,你们农业险勘查定损方案确定了吗?”孙伟明开门见山的说。

“定了主任,您这天天督促着,我们再不定就要被您批评了。”蔡秀华笑着准备手里的资料。蔡经理在财险公司工作二十几年,干练爽朗。这次旱情的理赔方案她已经跟公司领导沟通过多次,终于经过上级批准。她把一叠打印好的资料交到孙伟明手里。

“孙主任,你看看这份资料。这次旱情严重,公司领导是非常重视的,已经启动了重大灾害应急措施。我们将设置绿色赔付通道,简化流程,加快理赔,确保尽早将赔款支付到受灾农户的手中。”

“农户的受灾勘查和受损认定,你们准备怎么做呢?”

“农作物都在地里,勘查定损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幸好如今科技进步很快,我们这次将组织几十个勘查小组进驻各乡镇,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力争实现快速高效的查勘定损工作。广大农户积极响应参保农业保险,我们一定要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这个政策的好处。“

“要保证不能落下一户农民。”

“您放心,只要报案都会赔偿,只是面积问题。”

“这样农民就有保障了。但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不同,你们怎么计算不同周期的赔偿金额呢?”

“您这个问题很专业。”蔡经理微笑着回应,显得成竹在胸。“赔偿比例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来设定。苗期受损,就按照苗期投入来核算。抽穗期,灌浆期,都按照各自生长周期来核算。我们大概分了四个时段,赔偿标准不同,最高一亩赔六百。”

“嗯……你们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替农户感谢你们。”

“瞧您说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财险公司出来,孙伟明的脚步轻松了很多。农民自古靠天吃饭,有了农业保险政策,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现代农业又获得了新的保护伞。

还有最后一件放不下的心事。孙伟明径直来到县供销社,找到负责农资供应的黄明生经理。

黄明生正在工位上打着电话,看到孙伟明,赶忙起身示意孙伟明和小魏先坐在接待客人的木沙发上。

距离黄明生的办公桌不远,孙伟明断断续续的听到黄明生电话中的声音。

“对对对,荞麦种子也要备……马铃薯、番薯都是我们县重要的秋冬作物……油菜种子一定要备足……至少1000吨……”

十几分钟后,黄明生终于放下电话,端着两杯水走过来。

“不好意思,主任,让您久等了。”

“别跟我客气,明生。我刚刚听到你电话里在说种子的事啊?”

“是的主任,这不是秋冬作物播种期也快要到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2000多吨的各类秋冬作物的种子,荞麦、马铃薯、番薯、玉米、油菜,都有充足的准备。”

“太好了明生,我今天来就是跟你了解这件事。这次是百年难遇的旱情,虽然各方都在想方设法引水找水,但还是有部分稻田水源不足,出现绝收,减产的情况,农民的损失很大。对于这部分损失,我们一定要帮助农户尽早做好改种其他秋冬作物的准备,这样还能多少挽回一些损失啊。”

“是的,主任。我们供销社非常重视,已经联系好各个厂家,保证供应充足。不仅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各类农资物品,我们都有充足的准备。您就尽管放心吧,哈哈。”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走出供销社的大门,已近黄昏。一片火红的晚霞映在空中,照着这座依畔在鄱阳湖边的古老县城,缤纷如锦。孙伟明站在供销社大楼前的台阶上,晚霞染红了整张脸。连续奔波的疲惫在脸上掩饰不住,但希望的亮光在眼中却越来越亮。马上就要开始中稻收割,忙碌了两个月,胜负就看这几天了。

“小魏,明天去南峰镇。”

“是,主任。”

黑色的小轿车飞驰在匆忙的乡镇道路上,孙伟明望着车窗外大片大片的稻田,半个月前还是绿油油的禾苗,已经结出了沉甸甸、黄灿灿的稻穗。个别成熟较早的稻田已经开始收货,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忙碌着,公路上不时驶过装载着满满粮食的大货车,呼啸往来着。

车子再次开进张新武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里一派热火朝天,张新武正在指挥工人检查维修收割机械,为马上开始的收割季做好最后的准备。

“老张,准备好开始收割了吗?这段时间水情有没有好转?水稻长势怎么样?”孙伟明一下车就连珠炮似的问起情况来。

“孙主任,您来的太好了。您上次走了以后,我就按您的指导去做。镇农业站又给我增调来两台打井机,终于找到了水眼,您看看,这水真是救了命了。”

顺着张新武手指的方向,两座机井正哗哗地往外喷水,汩汩清凉的井水抽到一旁临时修建的集水池中,再顺着沟渠流到各块田里。水量不大,但是已经足以让粗壮的稻穗喝饱了。稻穗已经露出了金黄的颜色,弯着腰等待收割了。

“靠山边那几百亩地势太高了,水引不上去,其他的水田都活过来了。预计这些田今年的亩产还会不错。”

“有损失要报案,去年你不是都买了保险的。”

“是的,保险公司前几天已经主动来我们农场勘查了,说报回去很快就能给我们赔偿金。”

“那就好,定损完,这片枯田可以考虑安排种其他秋冬作物了。”

“已经考虑好了嘛,准备种油菜。镇里农业站有技术人员来指导培训,种子已经买了,在路上了。稻子收割完就马上开始种。估计不仅能弥补这片稻田的损失,还能有新的收入嘛。”张新武黝黑的脸上早已看不到上次的阴霾,只挂着满足的微笑。

孙伟明欣慰的看着这个黝黑的,实诚的农民,望着这片差点颗粒无收的田地。悬着两个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他知道这次抗旱保粮阻击战,一定可以成功了。因为有这样踏实肯干的农民,有这些通力协作的同仁。

几千年来,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如今,依靠政府的科学组织,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普及,依靠各个组织单位的同心协力,多么严重的自然灾害都可以战胜。农民终于可以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终于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鄱阳湖畔的守护故事,还在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护丨决胜鄱阳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