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习系统思维来解释“马虎”现象

“马虎”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往往被认为是粗心,都会,只是没看准、算错了。其实,“马虎”问题马虎不得,因为马虎每个学科都会减分5分左右,七八科加起来就是三四十分,所以一定要引起必要重视。

按照学习系统角度来看,“马虎”有很多种,结合错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效果更好。

类型A:

计算题错误,如2+2=?

原因:首先,看错数字或符号是识别驱动问题,其次,做完后缺少验证程序,也有程序定制问题。

解决方法: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完善做题程序,教孩子做完后必须检验。

类型B:

应用题错误,如什么比什么多少。

原因:不会推理,不理解,是逻辑加工问题。

解决方法:用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理解,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类型C:

态度诚恳,但就是不改

原因:属于价值决策问题。马虎变成了成绩不好的挡箭牌。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聪明,很聪明,只是马虎。固守着马虎的毛病不改,就遮掩了不够努力、没有学习能力的现实。

解决方法:放弃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直面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调整价值观。

类型D:

特定领域重复出错,如计算、两位数加减、函数

原因:概念等知识点不明白;缺少固定的解题程序。如退位加减方法不会,函数概念不清。

解决方法: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越积越多(有的孩子积压的知识点太多,导致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就很麻烦);梳理整本书知识框架,利用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等方法,对知识框架心中有数。找到不会的知识点,及时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学习系统思维来解释“马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