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微作文

一 开始
1.时光周而复始,允许重新开始。——饶雪漫
2.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里尔克
3.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海明威
4.要想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人必须有梦想、有希望、有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叫新的开始,而叫逃亡。——玛丽亚·杜埃尼亚斯

      梁启超于《新民说》中曾言“今日中国之现象,其月晕础润之几既动矣。”其对社会脉搏见微知著的把握,一定意义体现了其变法精神的雏形所来,百日维新的开始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社会发展态势到一定阶段,带着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产生。

      其实,任何的开始都绝非是偶然,而是一定精神力量蓄势到一定阶段勃发的,而这种力量也会以一而终。所以,一旦开始,就无畏前方,风雨兼程,结局不可预料。

      于哲学上,我们曾言发展是新事物的开始和旧事物的灭亡,可不可忽略的是任何新质的产生都是量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常言结局的必要性,却忽略了开始也是有必然性。海明威言“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他会在外表生活更朴素”这句话不妨理解为事物开始的一种外露。形似那个圣特亚哥梦里的狮子,这一路的风浪不平的出征,那被蚕食的大马丁鱼和毫无成果的结局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诸事如此,最好的开始都是在不经意间,都是那些点滴在最恰好的时间呈现的变幻了。这样的开始其实最有下去的力量,因为开始不是逃亡,而是梦想与希望。

      香菱在大观园女儿争联做诗里开始学诗;杜甫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境况下,开始吟诵忧国忧民的济世诗;圣地亚哥又一次梦见了非洲的狮子。不要急着开始学会慢慢等待,总有一天那些蕴藉的精神会让你在最好的时候踏上征程,并一路相随。

3W立意分析

二 原谅

1.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木心

2.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狄更斯

3.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你如果认识现在的我,也许会原谅从前的我。——安娜·昆德兰

4.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某些让我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但我们原谅了,我们每次都原谅了。——爱丽丝·门罗

3W立意分析

反馈嘿

写于后来的故事

写于后来的故事

三 信任

1.当你动摇了对一个人的信任,其实最难过的是你自己。——一城

2.即使爱只给你带来了哀愁,也信任它,不要把你的心关起。——泰戈尔

3.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莎士比亚

4.我们心底“不信任”的基础太深了,辜负了太多的好意。——黄永玉

    这苍茫大地有什么人值得信任?到最后这个问题问到最后唯一一解,或许就是自己。

    当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勃发,是灵魂便会开始脱离乃至于分化,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连自我都无法信任,自我欺骗岂不是一种可悲的自我背叛吗?那么我们该相信哪一个自己呢?

    始终相信那些刻薄,自私,虚伪是刻在人性骨子里的东西,而相对立的,人性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是有一天我们叩问内心时该信任的。

    第一次洞察到自己的卑劣,是在一次练习,我明白那种焦灼,也知道那些伸手可及的答案,甚至清晰的听到了内心一阵阵的怂恿。手都碰到课本了,内心的的挣扎达到了顶峰。最后一刻,还是放弃了。

    我的老师看见了一切,只是说了那么一句“我信任你,因为你信任自己”

    其实很奇妙,在那么一刻,你的所有细胞仿佛都听从了同一个声音。

    那个声音来自心底,老子说,那是羞恶之心。

    大概一个值得被别人所信任的人,一定也是一个自我信任的人。因为他的心底有足够强大的意识,值得他去追随,依靠,信任。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

    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就取决于百八种人格共存的生命里,你更加信任其中哪一个了。

反馈


四 执念

1.我们对于生的执念,却是日深一日。——郭沫若

2.在不安的世界里,只有放下执念,抛开焦虑烦恼,才能让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时节。——林清玄

3.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白落梅

4.我情愿消灭了一切执念,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冯至

      我看着她在我面前泪流满面,哽咽的说着“我就是忘不了他。”

    我听着她徘徊迟疑,慢慢按下通话键,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了一句“你睡了吗?”

    世上自是有情痴,明知不可得,却依旧抱着执着的念想。朋友说“你怎么不让不去,让他们放下执念,重新开始呢?”怎么劝,又如何劝?像太多的大人一样,拿着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她们这条路走不通,回头去寻找一条罗马大道吗?

      我想,这不是一种释怀,只是另一种残忍,一种明明割舍不下却只能戛然而止的残忍。

      执念美好的就是过程,是那种满心澎湃却只能装作漫不经心的小情绪。我相信任何一个执念至深的人喜欢的都不会是唾手可得的结局。

      木心有一句情话“一流的情人永远不会殉殒,永远不会失望,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如果给海的女儿一次机会,我相信她依旧会换上人的脚,即使步步扎心,她也依旧愿意穿过那样的走廊,只为最后的一瞥。如果给那《鬼魅浮生》里的鬼魂一次机会,他也依旧愿意蜷缩在那个角落,愿意一次次轮回,只为内心的坚守……

      得不得到,成不成功都没有关系了,爱无需理由,这世上悸动都要去追求,都值得被记住。

      女孩最后同我说“其实得到了,我也就不喜欢了。”就是喜欢这样纯粹的追求与热爱,或许执念过后,那坚持之物,或是爱情,或是理想,都没有必要了,但这一路我成为了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期待着那么一天在时间的渡口念上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千里水天一色,上下都是新月,回首来路,落日殷红。”

故 事

故 事

故  事

五 当下

1.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

2.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托利

3.其实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马克·李维

4.心实在是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梁漱溟

      我是一个不愿意放下过往的人,喜欢咂磨太多往事,喜欢回顾匆匆而过的人影,哪怕会嘲笑年轻时的傻气。

    于是就会有一个个师长站在我面前,义正言辞三令五申“你要珍惜当下,别一天到晚就只知道想那些往事。”对于这些我通常抱以点头,微笑,嗯,心里却顽固的否认,甚而觉得“这样的大道理,我比你会讲”

    一个不会回首来路,总结过往的人,也不会做到真正珍惜当下。“若删去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成为不了现在的自己。”当下的每一个状态都是过往的积聚,而当下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对过往细节割舍不断地咀嚼。

    学诗词时很喜欢一个感觉,在某一天某一个时刻,当下的景,情,人事忽就触及那根敏感的神经,那些过往可能尚未理解的诗不自觉的呢喃出,忽就恍然的感觉。诗歌手法里偏爱那么一个词:触景生情。说的就是那样一种场景:当在唤起内心情感活动的景象前,创造主体那丰富的主观感情,带着过往的蕴藉在当下的映射。所有澎湃的情感于过去都有一种印证,若脱离了过去看当下就哪能有所体味?

      对过往的研究其实是在完善当下的行为。所有的事件都不会是单薄的,托尔斯泰回忆自己写《安娜·卡列尼娜》时说,原本着手于塑造安娜这个形象时,只是为了表现拜金主义者的虚荣,然而在不停地创作中,人性的复杂,安娜个体里有的矛盾,日渐清晰,越清晰塑造的就越厚重,这才诞生了那部共鸣性很强的小说,那个感染力很大的人物。深究这个过程,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在当下的创造中一点点咀嚼过往的细节,一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思想,才会积聚迸发,最终得以完善。

      自然回首过往也并非沉浸往事而作茧自缚。当下依旧是最值得珍视的,每一个可以把握的时光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当下终成过往,过往曾即当下,而谁又能预见未来呢?

      努力执着于当下的人,也一定会在未来一日咀嚼过往时莞尔一笑。“顾恺之食甘蔗,自尾至本,渐至佳境。”这个故事小时候都会被当做先苦后甜的示范,其实这里面何尝没有过往,当下未来呢?当下渐至佳境的甜蜜源于过往食之无味,而将来呢?即使甘蔗食尽,回味犹甜。

反馈

六 路过

1.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又一种默契,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里尔克

2.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我走过山的时候也听不到回答,我骑的毛驴步步滴滴答答,悠悠飘向远处可从不想要回家。——程灵素

3.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余光中

4.让我做只路过蜻蜓,留下能被怀念过程。——林夕

      我小时候经常搬家,居无定所,匆匆识得一批人又换了一批,匆匆路过很多地方,记住些许事情。次数多了,便养成了癖好,时常呆立在大街上,看到贩卖的小贩,拿着气球的孩子,行色匆匆的人们,喜欢从很细微的地方揣摩他们的处境亦或是心境,许是刻意为之,多数时候总能从那过客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顿生心心相惜之感。

      其实大家不过都是过客,在你的世界匆匆路过,留下些孤渺背影后又匆匆离去。

      人们常言人生是一个人的旅行,所有的旅伴其实都是过客。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里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了一缕烟。有时常想这样匆匆一瞥有多大的意义,可往事过往云烟,稍纵即逝,却不妨碍我们深藏云烟,有朝一日忽浮上心头,朦胧里尽是抛不却的滋味。自然是只能看到一缕烟,可谁又不知,那儿曾有一团火?

      所谓路过,无需挂怀,只需留影;所谓过客,路过送别,微笑而待。

      看阿城的书,他说他的朋友,忽就想起许久没喝过的醋,买了瓶山西老陈醋,坐在马路旁喝到眼泪流下来。

    着实是感怀啊,就像看到路边的孩子,跌跌撞撞地想起自己年少的样子,原来那曾路过的人与物,能让我动情的其实都刻着自我的影子。你甚至不必去想为什么,时间到了,自然明白了。

      我想,若是老了,重新翻看起这些文字,身边人皆成匆匆过客时,会不会也去买一瓶陈醋一点点全是旧时滋味,全是路过的你们镌刻下的故事呢?

写于后来的故事

     

写于后来的故事
写于后来的故事
写于后来的故事
写于后来的故事
七 主动

1.所谓努力,指的是努力而有目的的活动。——村上春树

2.终究要失去的东西,不如主动失去。能够主动地丢失便是施者。怎么办呢?不这样施舍,弱者怎样表达对于压迫他们的强者的宽容大度呢?——严歌苓

3.待在原地不要动,大千世界会主动向你走来。——卡夫卡

4. 孤独和苦难使人深刻。也许,大自然或命运希望每个人都变得深刻一点,所以,一个人要么主动地进入孤独,要么就被动地承受苦难。——张方宇

    想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我们都再难主动了?

      浓烈的感情大多是主动而直接的,奔放而大胆的,然而蕴藉而深沉的感情,往往含蓄的,以至于让人觉得被动。

    十几岁的孩子,含苞待放,喜欢点相视而笑,喜欢点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我主动的表露自己实属难事,然而那细腻的感情总会有映照的,或许重要的不是我说什么,博得什么,还是我不用说,你就明白我想什么,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才是生活的小确幸所在。

    这倒不是说要成为他人肚里的蛔虫,蠕动的直叫人生厌,而是心思足够细腻的人忽就有的知己感。我不是一个喜欢主动的人,却是一个喜欢假装被动的人。朋友半打趣的说“喜欢的就是那样假装不情愿却满心欢喜,众星捧月而出之感。”这种心理严谨的说有那么点虚假,却也未尝不是这个年纪最有趣的些许东西。

    想若以后的爱情,另一半凡事等着自己表露心境,不懂欲言又止,更不明言外之意。真还不若和AI谈恋爱呢。所以说啊,凡有了情被动都好过主动,太过主动就不会有怦然心动之感,无趣极了。

    这世上不仅有主动被动,或许还有被动的主动,主动的被动,以之为少年心有千千结。

    人总会被裹挟这走一段路,总会有委身无奈的时刻,总要被动接受些什么,自然,我们依旧选择最适合的,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

    这说的是人生选择,而今我只想说些儿女情长。

      生活那么仓促却也未尝不容许我们有那样繁密的情绪,就像那主动的被动里藏着的小九九,被动的主动里掩藏着的小惊喜。不论如何,做真实的自己,主动,被动,又有何妨?我佩服单恋的人,但更佩服那些于不经意间让对方主动的人,像磁一般的爱情,我不屑于吸引你,只消将你磁化,而后主动相吸。

    深究之,又何止爱情可以如此呢?

 

反馈

八 寻找

1.在陌生的感动中,寻找一个像你的人。——李志

2.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蒋勋

3.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

4.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身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要么他们在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寻找,就放弃了。——塞林格

    有一段时间偏爱张爱玲写在《炎樱语录》里的那一句“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自己。”也是那样一段时间开始迫切地扣问自己,像一个哲学的问题,可以不断发散,却永远没有回答。

  张爱玲的那句话其实也包含了卡尔维诺的思想:人都是在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争,最终自我和平中完善的。正如迷路也是走路的一部分,自我的背离也是寻找自我的一部分。有的时候常会听别人说,你像我年轻时的样子,也常从路边人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其实这都是在不经意地寻找自我,与其说在大千世界找寻到一个像自己的人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不如说那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审视,重新找寻自我身上存在而不欲外露的性格。

      曾有人说过“你越是在意别人身上的点,越是自我的折射。”故而常于寻找甚至揭露他人心理时,也一点点揭开了心上蒙的那层纱,寻找到了本我。

      若那么一天蝴蝶寻找到那个可以皈依的花,我们寻找到那个本我时,看似是同自我和解,其实也就迷失了寻找的意义。其实啊,这世界上最后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于是穷尽余生,也只是为了寻找到自己,但也最好是不必找到的。

      要做一只永远才飞动,永远在寻找,永远在抗争,永远在路上的蝴蝶,但别急着寻找那朵花。比治愈与美满更重要的是,带着伤痛与期待活下去。

反馈

九 距离

1.当你想起距离,你想起我们是不朽的,你想起它们是从我们出发的。所有的距离,都是从我们出发的。——默温

2. 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3.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如此真实。——加缪

4.距离太近,爱也会变成一种消极的东西。——渡边淳一

    从《唐探》看距离感里的神性,兽性,人性

    再小心翼翼的看完《唐人街探案2》后对这部喜剧背后的内涵有了些新的理解,电影的最后宋义对秦风说了这样一句“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猛然想起第一季女孩思诺的折纸。其实都可以挖掘出同一层含义,人性的善恶,神性与兽性也如道家的阴阳一样,是不断转化的。

    人可以在洁白中拷打出罪恶,也可以从罪恶中祭奠出洁白,电影中的Janns作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者是神性的代表,而杀人以满足一己之私欲是其兽性所在。宋义杀陆国富,从杀人的行为本身来看是兽性,然后杀不仁之人,从行为的初衷来看却是神性的体现。《月亮和六便士》里讲“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是可以毫不排斥的,并存在同一颗心里”,再来看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时”,像片中的秦风一般,人总会有那么几个时刻直面黑暗与罪恶,甚而用自身的善对抗黑暗,这才是人会发出的思索,是人的神性。然而一旦过近的面对深渊,那来自社会黑暗,人性罪恶的黑洞力量也会把你吸进去,坠入深渊。

    其实是距离的问题,是面对黑暗与罪恶,人的神性该与兽性把持多大的距离的问题。而人在神性与兽性中对距离感的把握其实是人性的一种来源。

    过远的距离,人便无法正视黑暗,正视该有的罪恶也,就无法激发出神性对抗兽性。

      然而过近的临近深渊,世界上是不存在这样的至人的,黑白两道,相互转化。过近哪怕是尚存神性也是从兽性中脱离的神性,这样的神性,对抗不了真正的罪恶。

    真实的人性有无数种可能。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近。

    故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看透,哪怕看透也不要说透,把握好距离,细思极恐之物不是不思,只是不愿思。

    与人游也如此,哪怕有能力看清其神性,洞察其兽性,也要守住人心底最后一块面纱。朦胧里才是人性存在的美。

    一旦揭穿难免失望。

反馈

课堂随记


   

十 继续

1.你只有忘记以往的事情,才能够继续前进。——《阿甘正传》

2.埋下一些美好的种子,只为心安;许下一些美好的愿望,等待继续。——林徽因

3.祝自己继续困惑,继续不知死之将至。——冯唐

4.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