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進

閱讀采銅的《精進》系列

2022.3.20


圖片來自網絡

一、基本資料

采銅,2010年浙大心理學博士畢業,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找到工作,最後去了華為做了客戶產品體驗的工作。據說摸索思考了五年,最後決定全職寫書,在家帶娃。2016年4月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其第一本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總共12.7萬字,我大概是因著這本書開始注意到他的。我微信閱讀的記錄是2016年7月20日讀完該書,總共用了7小時26分。

2019年6月同樣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其第二本《精進2:解鎖萬物的心智進化法》,總共12.6 萬字,我是2019年6月26日讀完該書,總共用了6小時30分。

2022年3月1日還是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其第三本書《精進:找到你的潛在生態位》,總共11.8 萬字,我是2022年3月20日讀完該書(3月17日開始閱讀),總共用了5小時11分。


二、關鍵內容

《精進》系列分散在不同的時間看完,前兩本我只有依稀的印象,當時看完的時候感覺驚艷,現在在記憶中搜索,基本沒有記起來什麼內容。第三本倒是今天剛看完,但沒有驚艷、興奮,不少的內容我大概都知道,也有些說法我不太同意,留了些筆記,說實在的,感覺思考的深度不及周嶺的《認知覺醒》。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年自己閱讀量多了,成長了?還是我未能懂得欣賞?

1.《精進1》

這本書用七章談了人生的七個方面: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關於時間的運用,除了活在當下,還有就是以終為始的視角,未來五年的方向是什麼等,但這章說的比較好的是其中一節提到如何評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提了四個概念。記得當年也是對這四概念印象深刻: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收益半衰期是指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

,比如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一下午手機遊戲(這點是我常犯的毛病,看一下午視頻而挺不下來);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每天練一小時書法,寫一篇反思文章(我目前開始在做這個事,已經寫了6天了);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無目的地刷微博,短信,與人網絡掐架等。看來我平時每少做短半衰期事件。特別是看劇,看小說,常常就是幾個小時幾個小時的看,有時候覺得自己有輕微的上癮情況,最近一直在想辦法調整,有所改善。如果根據采銅的說法,最好是培養一個長期的業餘愛好來取代做短半衰期的的事件,這個興趣如果可以引發我內心愉悅感,且又屬於長半衰期事件就好了(這個可以好好想想)。學習鋼琴應該算,但問題在於我對鋼琴沒有那種愉悅感,要不,先培養培養試試,就是在業餘時間每天拿一點點練習?培養自己的興趣。

第三章談行動,即要即刻行動:“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點對我倒也適用,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從現在開始好好的活在當下,提升自己的行動力,應該也不晚。坦白說,采銅的這章主要還是在概念方面兜兜轉轉,當然提到的一些行動建議,感覺還未能分析得特別通透,這方面較好的分析可以看Scalers的《持續行動》以及福格的《福格行為模型》。

2.《精進2》

這本書是關於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兩個大的層面:微觀與宏觀。就微觀而言分為:視角、層次、組合以及限制;宏觀來說:主要有進化、遷移以及循環的宏觀視角。每一點構成書的一章,最後一章總結:完美,精進這臻於至善。

如果說第一本書,采銅經常引進一些不同書籍及作者的觀點,那麼第二本書則多了許多日常生活的例子以及自己的觀察思考。

談到層次的時候,其實關聯的是系統,這裡就是周嶺一直強調的聯結。“知識跟知識之間的聯結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和現實之間的聯結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和問題之間的聯結才是有價值的”不同的知識如何關聯,如何發生化學反應,這個才是學習的關鍵。

3.《精進3》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找到你的潛在生態位,關於潛在生態位其實在《精進2》就有提到過什麼是“生態位”,指的是一個物種所適應的大小環境,不同的物種有各自適合的生態位。采銅用生態位概念表達人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有自己能適應的環境就可以。而潛在生態位指的是在這個生態還沒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物種,未來一旦有物種進入,這個物種可以在沒有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佔據這個生態位。如果一個人能夠有遠見,找到潛在生態位,那麼在這個領域他將很快佔有一席之地,無論商業還是學界其實都有可能。

《精進3》還是系統的介紹一遍幾個重要的課題:專注力,認知負荷,內在動機,智慧,搭建知識體系的長期主義,學習的科學法則(這裡提到的好些觀點我不太認同),克服焦慮的拖延症及增強思考的工具。

原本想了解如何搭建知識體系,該章倒是談了很多不同的知識結構,但並未說明如何搭建這些結構,令人失望。看來搭建知識結構,還是看周嶺的《認知覺醒》,用認知體系代替知識體系,關鍵是我們如何認知,而不是一塊塊的知識結構。

書中提到的學習的科學法則,比如分散式學習法,同時學好幾樣東西,每項內容20分鐘,比一個個學完要好,我覺得這樣頻繁的切換會佔用思維空間。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然後在思想不同事件之間的內在關聯會比這種零碎的學習要好。

這本書出彩的地方在於談生態位吧,如果我們可以變換生態位,那麼可能當下覺得重要的事情,在你變換了生態位之後,可能就不重要了。把眼光放得長遠就不會受所謂“眼光”與“意義”的轄製。


三、反思總結

《精進》系列倒沒讓我知曉每日如何精進,最大的提醒還是把時間花在長半衰期的事情上,培養一個長期的業餘愛好,才能抵抗無聊時下意識的看小說刷劇的行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