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近期,尽管有关方面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甚至有些地方还发放了不同名目的消费券,但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而且,五一假期各地也频频出台举措,不让本地居民跨省外出旅游,尤其是不让本地居民到疫区去,生怕引发新一轮传染。
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并未产生专家们所期望的消费爆发,而是波澜不惊般的徐徐慢行。为了安全,人们更多地呆在家中,或者是在当地周边散心,少有人敢离开本地外出游玩。
因此,消费并未不会如预期般恢复。何况,社会用工的锐减,直接导致人们手里没钱。没钱,还怎么去玩呢!
1.经此一疫,人们更加捂紧了腰包,盯紧了米袋子。
根据统计局的统计结果,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增长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7%。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478元,下降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4元,下降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7%。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是疫情导致出口不畅,致使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企业用工减少,工人收入降低。人们的工资在去掉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家庭的生活费,以及老人的养老费后,基本上所剩无几。
况且,企业用工减少,导致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从长计议,不敢再继续以前那种“买东西像大款,还款时急红了眼”的日子了,这就必然会产生消费降级。
一句话,人们手里没钱了!
二是国内经济活力尚未完全恢复,疫情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人们不得不大幅压缩支出,捂紧口袋,以备不时之需。
根据央行4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住户储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
这意味着尽管银行的利率不高,但为了保险起见,人们还是选择把钱存进银行避险。也就是说,经历疫情之后,人们由此前的攀比性盲目消费转为当下的盯紧腰包的理性消费。
如果说以前人们对于自己的赚钱能力和未来十分乐观,那现在则变得越发谨慎和越发理性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手里有钱,家有余粮,才能够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心里不慌。而有多少存款,有多少存粮,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在疫情隔离期间即便失去收入也能挺多少天。
说白了,那就是我们能带着家人熬过那段艰难期的保险能力。
失去了这层保险,我们就无法安然地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而且一旦自己或者家人遭遇不测,我们也都没有能力去应对,只能够低头流泪。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消费降级,不过是经此一疫,人们更加清晰地看清了自己,变得更加谨慎,更加理性了而已。
2.太多人自觉削减了支出,只为能够存下更多钱
如果说之前人们还习惯于用蚂蚁花呗、信用卡和白条等来构建自己所谓的高档次生活,那么现在,人们只会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得控制自己那近乎贪婪,而又不切实际的消费欲,以保证疫情反复时家人的基本生活还能继续。
当钱变得越来越难赚,人们没办法不捂紧自己的口袋,以便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何况,当下社会用工的锐减已经导致很多人入不敷出,谁还敢像以前那样不加节制地乱花钱呢?
这样的时候,人们想的最多的,就是要不断增加收入,如果做不到,那就只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毕竟,谁也无法预测疫情还会不会反复,也没人敢再拿一家老小的吃喝用度冒险。
而且,经此一疫,商户们普遍发现,即便是复工复产了,生意也已大不如前。不只是商场和饭店里不再人满为患,就连蔬菜水果也都卖得不如去年。
不止如此,人们在购物时更愿意选择那些质优价廉的东西了。当人们越来越降低自己的欲望,人们想着的也就只有如何省钱和攒钱了。
减少支出是正道,但却不是更有效增加收入的办法,想办法多赚些钱才是。
最近,Boss直聘崩溃的事情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为了能够找到工作挣钱而拼命。当避险的情绪蔓延,人们脑子里想的就只有如何才能挣到钱了。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只有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我们所掌握的本领越来越稀缺,我们才能够毫不费力的赚到钱。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