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二15(原文、译文、点评)

2-15

子曰:“学而不思【1则【2罔【3,思而不学则殆【4。”

【注释】

【1】思:心脑互动。这里指,把知识、认知、信息整理一下,整理出与天道

一致的逻辑思路,顺着这个逻辑思路找到真理真相。

【2】则:用度量衡去度量,用规则去卡去量。有准则、判断的意思,也有转

折的意思。

【3】罔:同网,网扣都差不多,基本上都一个模样,让人看了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指迷惑,糊涂。

【4】殆:与罔差不多的意思,迷惑,搞不清楚,引申为危险。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知识、认知、信息,如果不经过整理加工,不经过思考,整理不出正确的逻辑来,那就会糊涂。如果只是空想,只是凭想象在那里思考,闭门造车,而脑子里没有东西,那也同样会迷惑,这样就空空如也。”

【徐力点评】

人有三种获取知识道理的方式。一种是只学不思,一种是只思不学,一种是学思并行。

    一、我们批评的那个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就是属于只学不思。

    这种是,向别人,向各种书籍,向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学知识道理,学了以后,就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以后就当成自己的东西用了。但是,这种并没有经过从各个角度的质疑,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并没有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推测、推理,也就是并没有经过认真的验证印证,就直接把学来的知识道理当成正确的标准答案,存在脑子里了。这就相当于,把没有经过质检的产品,直接送进仓库,准备当成合格商品去出售了。

    这种方式,由于缺少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环节,那么也就没法保证质量。知识道理,是学到手了,但是由于是全盘接纳的,其中那些假货次货,也就挑选不出来,这样就成了真假知识道理一锅炖,一锅端,当事人脑袋瓜子自然也就成浆糊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学的东西都是真货,如果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整理,不经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推理,这些真货也如同硬填塞进肚子里的食物一样,也难以消化吸收。也就是说,这种填鸭式学来的知识道理,表面上看是已经装进脑子里了,而实际上,由于并没有经过思考印证这一关,当事人其实根本就理解不透,顶多叫能背诵下来了,并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种顶多也就算是个鹦鹉学舌罢了。

    因此,这种学而不思的填鸭式模式,学来学去,结果也就只能是学了个糊涂。

    二、还有一个思而不学,闭门造车的空想主义。

    这种人也不少。这些人过于夸大人的自我思考能力,过于夸大人的自我证悟能力,过于夸大思想的作用,认为,人类既不需要向别人学,也不需要向书本学,也不需要向大自然这部无字天书学,也就是,根本不需要向外学,只需要自己呆在那里空想,就能凭空思考出正确的知识道理来。

    很多搞宗教搞科研的人,就属于这一种。在那里一个人苦思冥想,结果呢,真知识真道理,没弄出来多少,幻想幻觉,假理假说,歪理邪说,倒是空想出来一大堆。

    这种,肯定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思来想去,结果也只能是思想了个糊涂。

    我们平时,如果拿这种空想出来的知识道理,去指导工作生活,那肯定是会惹麻烦的。   

    三、第三种,就是一个综合平衡性的方式了,那就是学和思并行,边学边思,边思边学,外学内思,内外兼修。

    这种才是正确的获得知识道理的方式方法。

    我们从外界学,学到知识道理信息后,我们先不作判断,而是用自己的内心去反复质疑,反复思考,反复推理,反复印证。在这个推理思考的过程中,把其中不符合逻辑的知识道理逐渐去除丟掉,只保留下来那些符合逻辑推理的部分。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这种思考印证的方式,推导整理出正确的知识道理来。正确的知识道理有了,我们把它们存放在大脑里,以后什么时候要用,直接调出来用,就行了。

    通过这种方式搞到的知识道理,由于经过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印证,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了,因此也就转化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了。这种知识道理,以后使用起来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为政篇第二15(原文、译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