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结束,我要有规律的更新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在上午的考试中学生们结束了自己语文科目的考试,为自己寒窗苦读十几载的中华文化给高考教上了一张答卷。看到语文的作文题目实在朋友圈里,点开之后窃喜道“辛亏不是我那年的题目”,还记得我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幸福的笑容”,所以让我侥幸的考了125。
在我的印象中,我之后高考里语文作文的难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外读物的积累量。否则即使满篇的中文,读了一遍过了一遍脑子,露出礼貌又不失尴尬的微笑。没错就是我本人了。我不信是我一个人,来,上题目。(我看的是陕西所采用的全国Ⅱ卷)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怎么样,就问你迷不迷。看了几遍能让我去写的就是“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这句。可能会以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出发点去写,写一些自己马马虎虎导致失败的经历由此证实细节确实很重要。
bUt,似乎题目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都知道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简单来说就是给每年900万左右的考生分出三六九等,你是去985 211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将通过4张答题纸来决定。
回到题目本身,我在短时间所能考虑到的内容也就决定了我的水平是“普通高等院校”哈哈哈哈嗝。燃鹅,等我仔细一想跳脱出纸面上的文字,考虑实际两者(多数人和专家)的辩点,两人所研究的样本
啪!(恍然大悟状...)多数人看到在以往的战争中幸存的战机伤痕多的地方,故要加强这一部分。专家则考虑弹痕少的地方,并不是被加强所以才弹痕少,因为那些弹痕少的地方一旦被攻击的多了就不能返航。给出题大佬鼓掌
那么题目的角度就变成以“现象和本质”为出发点来去写。我现在感觉我当年是不是没有看懂题目。。。“幸福的笑容”。。。。纳尼。。。算了,都答辩完了,忍了忍了。
bUt,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材料描述的看似是一个历史事实,所以我去百度了一下。我来给大家还原一下历史的一些细节:
1941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发生着很多战乱,因为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历史上有讲到的国家民党对日宣战、“皖南事变”、“日军偷袭珍珠港”等都发生在当年。我去这例子举出来,可不比我当时爱因斯坦、雷锋要。。。。。唉 不说了
英国皇家空军作战指挥官去委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统计学家沃德教授(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大多数人和专家)解决飞机被击落的相关解决办法。沃德研究了二战时期的德军战备建议从机甲加强来提升作战能力,但不能整体加强要不然飞机过重影响性能,所以只能局部加强。
之后就到了作文材料所提到的两者之间的争端,将军建议加强机翼也就是弹痕最多的地方而沃德建议加强座舱和机尾,因为一旦当这两部分受到重击飞机将不能返航,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所能分析的样本中。
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将军采用了沃德的建议,果真被击落的比例有所加强。
So.。看完整段详细的材料,有什么更“高级”的出发点吗~
我来说说我的一些想法,不想打胜仗的将军不是好将军,这就是将军的目的:飞机不坠落,人活着,战争胜利。所以他一直凝视着现状,研究已经活下来的人是如何作战,研究幸存下来的战机还要加强哪里。
而沃德则是在凝视死亡,反思死亡。研究飞机坠落,人死去。一个成语来表示他的意境“向死而生”很是贴切。他看到了死去,反思了原因才能做出这样勇敢的决定。
“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这句话用在这里好像不合适,但我就要用,咋地)
所以,文章的立意又可以是出发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失败与成功,当你敢于凝视失败总结失败,成功也就不远了。
以上所提到从“细节决定成败”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再到“凝视失败,总结失败”本身并不存在哪个高级的问题,仅是我个人觉得当你有则沟的思辨能力和课外读物积累是会加分的,为什么我这样觉得?因为!我!没!有,所以我在普通。。。。哭,不想说了
所以我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站在了不同角度去看待之前自己所经历的,就像我总结的那样:当你敢于凝视失败总结失败,成功也就不远了。
写给有心的你:
当我在写每一篇文章的过程,真的是学习的过程。从最开始,写一写就跑题到现在能围绕一个点开始到结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心。如果你有心看到这一行字,说明你真的很闲了,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