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舒适区

         Toastmaster为我打开另一扇门,让我见到更大的世界

        正如大部分人一样,公众讲话曾是我最不擅长的事情之一,每次上台立马“发烧”附体(这一年发烧的次数比过去几十年还多,囧!),手脚冰凉、声音发紧、讲话颤抖、大脑空白......我一度特别排斥上台演讲,觉得上台简直是在丢脸(目测我现在已经没有脸了),然而我又特别羡慕在台上挥洒自如的人。

        后来,偶然的机会下开始接触Toastmaster。刚开始参加活动,我都是在“上台”、“不上台”的犹豫中错失机会,最终扮演着忠实听众的角色(中国好观众!)。当我终于鼓起勇气上台,面向30多人讲话时,双手颤抖、手心冰凉(烧神又附体),甚至忘词了,艰难地撑过30秒后狼狈下台。幸运的是,有过几次经历后,我对上台不再那么恐惧了,手不再颤抖、肢体不再僵硬,直到开始享受上台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总,我总结出“5、30、50”规律:一般来说,一个演讲菜鸟可能需要经历5次左右的上台,才会克服上台恐惧;上台30次后,他开始逐渐享受舞台的感觉;经历50次上台后,开始追求“上台即最佳”的状态(这里的最佳是跟自己比较)。每次上台后,我总会在心里默默地画一道横线,松了一口气,又升了一级(打怪升级的赶脚)。

        前30次上台并不是一次舒服的经历,但又是必经的过程,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想法,我希望抓住各种机会上台,尽快集满30次、召唤新自我(神龙)。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摸索出一个规律,3分钟以上的上台是比较有效的(刚够吹牛的时间)。

        但是,单个俱乐部会员并不能满足我每次参会必上台(3min以上)的愿望,同时工作比较忙,没那么多时间参会。因此,我申请三个俱乐部的会员(我对头马绝对是真爱),每周参加1-2次俱乐部的活动,这样每周能拿到6分钟以上的高质量时间,加快成长的速度(我在双十一剁了一支火箭)。

        直到今天,加入Toastmaster后我已经上台47次,我开始期待每次上台、慢慢享受舞台的感觉、逐渐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严肃脸的幽默风)。

        这段经历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我是最胖的)。有次,我们负责协助客户做岗位竞聘大会,原定的宣讲人临时有事,其他人不熟悉流程,这时候只能我顶上去了(请叫杨救火),当时留给我的时间不到4小时。

        在简单了解下员工的情况后,我用半小时草拟宣讲会的内容框架,用1小时修改宣讲会PPT,提前20min抵达会场调整状态。当时针指向14:00时,我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台,“我来了”。用一个玩笑简单破冰,在1个小时内大量采用演讲技巧(现挂、反转、包袱、互动、现身说法、对比等等),让宣讲会变成一场谈心会,在欢声笑语中强化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信心、激发员工进步的渴望。

        最终,有29.4%的员工现场报名参加竞聘(成绩不错,以后可以搞兼职了)。这场宣讲会深受企业高管的好评,客户的满意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圈粉若干,小窃喜)。这件事情给我很深的感触,原本这种事情是最不擅长的,而现在我已经可以Hold住这样的场合,甚至享受这种感觉。对我来说,这不再是挑战,反而变成一种舒适区。

        人总是习惯活在舒适区,待在舒适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从容!面对任何情况都显得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我是最胖的)。只不过每个人的舒适区大小不一样而已,每个人总是在经历新的事物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从容地应付更多的问题,遇到更好的自己。新的一年里,我想要寻找更多、更大的舒适区,见到更大的世界,拥抱更丰富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