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转,世界不一样

04b87f563793e0922e85b64fd50cdf51.jpg

1

前几日,去罗森给小宝买早点,偶遇一同楼的大爷。大爷看我一手饭团,一手面包,开始对我殷殷教导:“年轻人啊,不要总是去外面买吃的。早上起来自已做呀。很简单的,用电饭煲花半个小时就好。很方便的”。

我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保持着冷漠表情,目送大爷出电梯,内心开始翻江倒海。

"这位大爷你是谁啊?我和你完全不认识好吗?就算认识,我做不做饭和你何干?你知道我们中年妇女有多不容易么!!!

中年妇女堪称世界第三性,上有老下有小,白天在公司做牛做马赚点辛苦钱,回家还要煮饭打扫伺候家人,偶尔(jing chang)早上偷个懒,还要被你个退休人士指手划脚,你懂个啥?!(此处省去1万字内心咆哮)。"

2

小剧场演完落幕,回归现实。一个声音弱弱的从心里冒出头:

为什么早上不能自已做饭呢?

我又不是没做过!想当年,包子花卷批萨面包意面炒饭馄饨都是我自已做的好吧!每天都不重样!

那为什么?

太花时间了好么?每个周末都要提前备材不说,事后的打扫绝对是大工程。我现在可是要学习的人,有很多东西都要学,不能像过去一样把时间全都花在家务上。

那有没有学到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啊!这个声音怎么这么讨厌)学习就是学习啊!

咦?好像有什么不对,前两天明明还整理过一张“知识应在学习者未来的生活中更具有生活价值”的卡片。这个脸打得好疼,嘤嘤嘤~

3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早上起来自已做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而大爷认为只要用电饭煲做就可以了?我们的认知偏差在什么地方?

之前在我特别积极的准备各种花样早点时,小朋友还小,而我深受“最好的爱就是妈妈亲手做的食物”这一理念的荼毒,认为一切食物都要自已准备,这样自然很花时间了。

而大爷按上海人的传统习惯是做泡饭的。将昨天的剩饭放电饭煲里加点水放点菜闷一闷就好了,自然是很快很简单的。

我们对于“做早饭”这件事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我的印象里是“花时间,麻烦”,而大爷的认知是“简单,方便”。那有没有办法做个结合?过去和现在问题的背景,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过去花时间,现在是否可以快一点?

4

于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下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评估下是否可行。

1)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小朋友还少,对食物很挑剔,所以只能换着花样给他做。
现在:小朋友长大了,不那么挑剔了,并且开始爱吃米饭。

2)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过去:食材只能去菜市场购买。平时上班时间不够,只能周末集中购买。
现在:各类生鲜APP都可以送货上门且能选择送货时间。早上选好菜,下班到家就可以开始做。

3)可用资源发生了变化

过去:原先小朋友爱吃面食,家里都是烤箱、面包机,完全没有中式家电。
现在:购入了一个小电饭煲且可以预约煮饭,APP里还有提供各类焖饭菜 谱,将煮饭和炒菜合在一起就可以兼顾小朋友的营养问题。

综上,在家里用电饭煲给小朋友做饭是可行的。

速度实践了一下。只要把食材备好扔进电饭煲就好,真正自已花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朋友每天可以吃到不同花样的焖饭,也很满意,皆大欢喜,非常完美。


2018-09-05-14-35-07.jpg

5

回到开头的那个场景,如果没有与内心那个微弱声音的对话,没有“转一转”,现在的我会怎样?继续和朋友控诉这个多管闲事的大爷,顺便吐槽下中国人缺乏界限感,彰显下我控制情绪的优越感,然后呢?

没有然后。世界依然如此。小朋友继续吃着罗森有限的几种饭团,我仍时不时的会想着遇上大爷后要怎么怼回去。

但转一转后,发现狭隘的是我自已,“衰老的”是我自已。

我陷在过去陈旧的认知中。过去“花时间”,就认为现在也“要花那么多时间”;过去“麻烦”,就认为现在也“麻烦”;过去“做不到”,就认为现在也“做不到”。

我恰恰忽略了,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时间在流动,需求在变,外在条件在变,认知也应当评估下“该不该变”,“要不要变”。

圈圈说:人为了拒绝思考,可以做各种努力。

套用一下:人为了拒绝改变,可以做各种努力。可以找出无数理由,告诉自已不要改变比较好,甚至是想一想都不需要。所以,你要不要也做这样的努力?

反正都要努力嘛,要不要换个方向,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转一转,会不一样噢~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一转,世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