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次创业合作的朋友B介绍,认识了朋友C,一个传统药品展示柜工厂的老板。他准备做店内无人售药机产品,以平台的方式与药店联合运营,目前项目刚启动,已经有外部的天使投资,团队中缺少懂技术的人,想邀请我加入。
我原本的计划是回归职场,已经基本敲定一家创业型公司的高级产品经理OFFER。不过详细了解这个项目之后,我很感兴趣,主要因为以下原因:
(1)方向是对的。夜间购药属于低频长尾需求,售药机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之一,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大平台都在试点推进,是未来医疗的趋势。
(2)市场有需求。药店对售药机的投资意愿不强,我们提供的是押金和打包药品供应两种模式,经过客户的初步调研还是挺感兴趣的。
(3)团队有资源。创始人确实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药店资源(这是我当时最看重的两点)。
最终,我选择了创业,给自己设定了10W和一年的投资上限。
1、主导试运营,磕磕绊绊拿到不错数据
借助创始人的资源,第1个试运营客户很快就签下来了。试运营的目的,是要验证设备的真实销售数据,以最终确定合作模式的细节。
花了2个月时间解决了设备调试、安装和推广等各方面问题后,第1台设备终于在18年10月成功落地了。运营方案大概如下:
(1)选择了客户的优质门店,覆盖用户中有固定比例的夜间用户(工厂夜班)。
(2)全方位用户覆盖,包括线下门店、摆地推、楼道广告和超市水果店等多种线下渠道。
(3)针对夜间应急场景,选择了感冒发烧、胃肠道、跌打外伤和计生用品等主要品类。
因为遇到设备不稳定、数据不理想以及监管上的政策问题等,试运营进行了3个月,结果数据:
(1)日均销售额100+,最高192元。未接入线上外卖,略低于预期,但数据还有增长趋势。
(2)儿童用药的销售占比很高,达到40%,其他几个品类相差不大。
(3)在没有人工的情况下,药品知名度是影响销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利润空间小。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客户在设备、后台和运营上的各种问题,虽然工作一直在延迟,好在运营数据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下一步的计划是自研软件产品。
2、自研产品,最低成本完成研发,却因为尾款不能上线
为什么要自研?
(1)量身定制。只保留售药相关功能,客户培训成本低。
(2)可掌控。后续有大量的第三方平台对接工作,时间和费用上可掌控很重要。
(3)现有的系统难用还不便宜。
根据前期积累的用户需求,我设计了1.0的MVP版本,主要包括:
(1)设备端。用户购药、广告展示和设备控制。
(2)运营后台。设备管理、补货、药品管理和数据中心。
(3)系统后台。商户管理、设备管理和数据中心。
选择了我信任的外包公司,最终结果是用最低的价格,研发出了质量较好的产品,于19年4月底验收通过。
对接外卖平台安排在下一阶段的计划中,3月初开始跟京东到家谈合作,合作意向很强烈,但到3月底因为意外事件导致合作终止(原因在下面)。
3、市场推广,市场接受度不高,创始人药店资源无法兑现,未完成目标
市场推广工作18年12月开始开展。由创始人主导,招聘的市场推广经理执行,我提供支持和配合。
经过前期的客户沟通确定的押金合作模式(合同到期押金全额退还):
(1)纯押金,19800。
(2)带药采购,26800。包含23800药品采购额度和3000押金。
计划在2019年内落地500台设备。推广渠道包括创始人资源、电话营销和展会。
(1)我一直认为创始人的药店资源是我们团队唯一的优势,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一直以产品不成熟为由拒绝动用他的“药店资源”,后来从侧面打听才知道这些都是他画的饼。
(2)电话的效果很差。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售药机是一种新的产品,市场认知程度不高。大部分客户反馈的都是听过售药机,但老板朋友都还没做,实际数据怎么样也不知道。
(3)展会。参加了3月杭州西湖论坛和5月上海药交会,展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客户以连锁药店为主,对售药机接受程度高。签约客户70%来自展会。
(4)制药厂资源。药厂都有丰富的药店资源与完善的渠道体系,我们签约了几个中小型药厂(如华北制药、神龙药业),对方的省代为了提升业绩,也有意愿跟我们绑定合作。药厂渠道签约了4家客户。
从4月份开始陆续有客户签约,到8月初我离开总共签约19个客户,落地设备47台,推广情况落后于计划。
4、正式运营,数据表现非常差,分析原因各个解决
4月底设备开始落地,虽然试运营的数据已经很低了,但正式运营后的数据还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前一个月的10设备,平均每天只有2单,销售额15-20元。
因为试运营设备和正式运营设备不同,原因很快就发现了:
(1)药品展示逻辑。老设备系统商品信息比较全,新设备系统是饮料机售卖系统,商品只能传一张大图。
(2)出货稳定性。老设备出货故障为1%,新设备出货故障为10%,货道弹簧不匹配药品盒,电机稳定性不好。
(3)选址。正式运营的设备选址没有试运营那么理想,甚至有一家店旁边500m有一台竞争对手的设备。
为什么正式运营要使用这么差的设备?节约成本。这件事我跟创始人谈过好几次,表达过“现在节省的成本,以后会成倍的通过售后花出去”,但是没办法改变这个决定。
软件系统问题好解决,5月底自研系统上线了5台设备,立即提升至日均6单,销售额50-60元。
出货稳定性问题,根据客户实际摆放的药品进行测试,调整弹簧的规格,同时培训客户如何正确的摆放药品,出货故障率有显著降低,但是因为电机和主板原因导致的出货故障无法解决。
宣传运营,将我们试运营阶段的数据和方案提供给客户,同时根据门店情况提出建议。比如有一家店覆盖的人群以公寓、上班族租住为主,在宣传上着重于超市合作、电梯广告,运营选品上偏向于计生、感冒发烧等年轻人产品。
6月底全面上线自研系统后(为什么到6月底后面有答案),销售额也还在逐步提升。新的产品需求(对接药店SaaS、增加视频咨询药师和促销活动等)也在不停的进来。
5、屡次犯同样的低级错误,断送平台外卖流量
(1)平台A(某东到家)侵权
参加3月展会时,和平台A的合作还没有签订合同,直接以其名义进行产品宣传,导致合作直接终止,损失平台A的外卖流量。
这件事我们团队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创始人,他负责宣传材料设计工作;我在开展会前一天看过,但没有重视侵权这个问题。
(2)拖欠外包公司尾款
4月底时自研产品已经验收通过,我已经把新系统所需的药品数据从网上爬下来了,随时准备上线。但是因为账户上没钱支付尾款,导致系统一直无法交付上线。我只能一边做好朋友的工作,一边尽量把测试版系统拿到客户那边试用,朋友勉强同意我们先上5台设备。6月底,外包公司发了律师函准备起诉,创始人垫资支付了尾款。
这件事情导致朋友公司不再信任我们,后续的需求都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3)平台B(饿某某)侵权
我和创始人在6月去和平台B谈合作,知道我们已经落地了30多台设备,对方很愿意合作。比平台A谨慎的是,平台B要求在双方完成系统对接后签订正式合作合同。我的工作是完成系统对接需求,同时寻找并对接新的外包公司。
7月3日晚上12点,平台B负责人突然给我打电话,质问为什么侵权?我一头雾水,跟创始人了解后才知道真相:
(1)创始人和销售经理从客户那边拿到了另一家公司A(平台B授权合作)的产品介绍,他们在那个手册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变成了我们的产品介绍。
(2)销售经理给多个意向客户发送了这份产品介绍,有客户又发送给了公司A。
(3)公司A知道我们还没有平台B授权合作,所以举报了侵权。
结果当然是合作终止,再次损失平台B的外卖流量。
6、创始人不投资,业务停滞不前,只能选择退出
19年4月开始,资金上出现问题,导致外包尾款拖延支付,团队生活费发不出来,产品新需求一拖再拖,推广方案无法落实,业务停滞不前。
为什么会出问题?我的投资款已经到账,创始人的没有到账,公司章程中没有约定金额和日期,找各种借口拖延出资。
再加上这几次作死事件,我对创始人已经彻底失望,决定退出。我提出了友好退出的方案,我承担持股比例的亏损,公司回购我的股权,后续遇到问题我提供必要的支持。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退出方案,对双方的持续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协商的结果是只有口头承诺和拖延时间,不愿意签订书面协议,我选择离职保留股权。
虽然业务还在运营,但后续的发展也证明了我决定离职的正确性,基本上可以判定为创业失败了。
7、怎样理解售药机行业?
售药机作为一种能与用户接触的线下载体,被很多公司当成了问诊、导医等业务的入口。但是我始终认为售药机的本质还是无人零售,作为药品零售行业中医院、药店和O2O这些渠道之外的另一个渠道,其存在的意义是用较低的成本解决用户长尾的购药需求。
无人零售必须要考虑成本和销量。成本方面,弹簧货道售药机的空间利用率太低,导致后期运营成本较高;空间利用率高的卡扣推出式售药机属于新技术,尚处于技术红利期,价格较高;履带之类的设备也是价格太高。销量方面,无论是店内场景还是店外场景,都是为了解决非常规的购药需求,上限比较低。这两方面的问题决定了售药机的利润表现较差,投资回报率较低,连锁药店可能会考虑民生、品牌等因素进行投资,单体药店更注重利润,对售药机兴趣不大。
8、谁能来做售药机?
目前涉足售药机业务的,包括政府、本地生活类平台、药厂、设备厂、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有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究其本质,无非在于谁能挖掘出更多药品销售之外的其他价值。制约售药机产品普及的,成本之外还有监管政策。
只有完美平衡了设备成本、安全监管要求和平台线上流量需求的团队,才有希望把售药机大规模普及。安全监管需求涉及储存环境温湿度条件、软件数据上报,线上流量需求就是挖掘出流量的额外价值。
9、个人总结
一堂为时一年的社会课,虽然相对别人可能有点晚,但对我来说不晚。
1、涉及到跟别人的合作,该事先明确的一定要明确。宁愿事前红脸,也比事后翻脸要好。
2、公司运营中,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很重要。
3、创始人是公司的灵魂,创业初期团队才是最重要的,合格的创始人最重要的是能笼络人心。
4、被迫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重要的问题一定要咨询专业律师。
10、我对团队有什么贡献?
产品方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产品设计满足业务最低要求,把控研发过程和验收,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了产品的落地。
运营方面,主动学习并承担起线下运营的工作,实际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其他问题我都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但资源问题确实是我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