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随笔
日期:2021-07-31
1. 计算机带给我的三点感受:
(1) 如果需要资料,请尽量阅读原始文档,虽然看起来是困难的,但却比二三手数据获取更为准确全面的信息,更新也是最早的。
(2) 工具的最大作用在于自动化,任何探索性的工作依靠人力,而后总结规律,最后实现自动化,这是效率提升最直接的方法;不要厌烦规律的总结,甚至是编写规律的文档,这都是为之后做积累,规范化;也不要厌烦去实现自动化,虽然短期看自动化要编写、学习、调试,甚至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要比人工处理一次两次该类事情费脑壳,但确是能力、事件把控的有效的途径。
(3) 工具的作用在于表达,只要能够准确快速地反应自己的想法,何种工具都是可以的;不要纠结于什么工具高深,什么工具的原理;只要能实现最初的目的,任何的途径都可以,无所谓某个工具是否精通,完整快速的将想法表现出来才是根本。
2. 以上三点扩展到其他方面:
(1) 任何事物在通过二三手渠道获取到大概情况后,如果有可能请尽可能地接触第一手材料,接触最本初的事物,或许这的确没有直接看别人总结的要容易,但你可以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信息,同时,也会锻炼自己对事物的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观念。还原至最本初的形态,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
(2) 能自动化的不只是工具,人也如此,无论是公司、组织,都是在合理的制度、信念之下运作的;只是人相对物更多了能动性;相对于探索规则,实现自动化,人的管理更应着重于如何激发人的内在能动性,而非过多关注于外界。或许工具的自动化可以参照该思路。
(3) 做事无所谓途径,在一定约束下,能反应最本初的想法才最根本。
多数看起难得,反而是最有收获和便捷的。慢即快,最笨拙的手段往往是最合适的。
3. 无论职位高低,都应适当了解一线工作和整体蓝图;对于基层工作者,作为事件的最直接的处理者,一线工作的精通是立身之本,对事态的判断有充足的经验,而对蓝图的理解使基层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一定的主动性、独立性,无需在想瞎子一般等候指令,进一步自主的完成工作,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对于管理人员,蓝图的设计是其工作,决定合理路线,避让风险。道路的实现应有两个关注点,其一如何设立更合理的政策,其二如何能更好让基层人员吸收接受。蓝图的规划或许更需要宏观的视角,而要更好地完成实现的两个关注点,则必然决定管理人员要埋头于一线人员之中,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其所思所想,使得顶层想法更好的渗透到基层,并由基层的能动性实现蓝图。
4. 或许有时扎根基层要重于宏观的视角,扎根基层代表着更好的实现,更贴合于现实。蓝图再宏大,走不出去也是白费,同时合理的理解基层也能更好的对蓝图进行改造。我曾疑问有时某些看上的是完全正确的路线,却死在半路上。存活是多方面的事情,或许长期看路线没有问题,但却会半路崩殂。如此正确的路线只是个方向,只有能在存活下来的情况下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是“正确”。而不闻不顾的埋头想着正确前进,恰恰是错误的。
5. 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环境下会出现一些看似不可理的东西存在,因为这些不可理的东西在过去特定的环境下,帮助我们活了下去,我想这也就是平时说的“历史遗留问题”吧。
6.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我们常刚见一个事物就轻易下结论,并以为其实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就该这么做。我想我们的结论就是那个正确的方向,显而易见,但真正难的地方不在于指出未来那个飘渺的目标,难的地方在于我们如何确保存活的情况下前进,或说根据实际情况去修改路线。难的不是指出方向,而是一步步地走过去,所以对于初见的事物最重要的不是提出观点,而是理解其基层环境之后,我们才有资格提出一些既能存活又能前进的话,否则如果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去做,或许过不了几天变失败了。不过失败的时候,也恰恰是我们更一步理解环境的时候,从而下一次变会比这一次的策略更贴合于现实。
7. 我们在想他人寻求建议时,很少能有中靶的原因,除了对方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我们处境,以及对方是站在抽离掉情感的角度去分析的之外,就是上述情况,对方说的只是个完全正确的方向,却不能保证我们是“存活”的,也就是方向是对的,但难以贴合我们的实际。
8. 或许脱离了基层,多半就尸骨无存了。
9. 在我们承认我们是个普通人的同时,或许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制订着更可能实现的计划,如此步步前进,这总好过,想法完美却不能迈开脚的情况。
10. 生活必然会存在着矛盾,这不是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只要人有诉求,这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样想,我们便会对还未到来的冲突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虽然矛盾是必然的,但我们也要分析出那些矛盾是不可妥协的,那些是协商化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不同矛盾的时候采取合适的策略,也不再会在那些不可妥协、无法避免的矛盾前听信对方的谗言。在必然的矛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碾过去,我们唯一有权利做到便是带着悲悯碾过去,因为我们也能理解到对方的处境,这冲突多数是由客观事物所决定的。或许哪一天被碾的就是我。必然的矛盾在前,对抗是必然的,所以不要因过于悲悯而无法抗争。
11. 生活、节奏当有规划。隐缓,想了便做了,当是最终的目标。
12. 有些事把自己当成传话筒就好了,可以琢磨,但不要现在琢磨,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3. 单纯想要看的更多或许有些问题,一是世界无尽,凭个人能力难以囊括,如此便会有一种焦虑在;另一是看的更多是往外求,但应当先安内;解决这种问题,一种方式是知止,个人画下界限;另一种便是寻求内部的安稳,即学会如何在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心安的方法,适应不确定,适应概率,适应随机,适应损益,抛弃确定,抛弃静止,保持一种动态的状态最为重要,此点比看到更多更为重要。
14.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1) 沟通为重,多沟通,多理解;
(2) 没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同时对他人的印象和实际中或许差距很大;
(3) 双性化,既要学会如何完成目标,也要学会观察,理解,沟通,共情。
15.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虽然没从这本书中理解到什么,但这种做调研,作报告,分析事物的方式应当学习。
16. 我以为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更可靠的说法就是叶公好龙,我会根据“我以为的我”去选择事物,但却是“真实的我”决定我是否能持续下去。某事情的选择,我或许是以“我以为的我”进行的,之后当多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