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讲 思考感悟

不绑定用户的产品

“好的产品是让用户能够用完就走的产品。”这是微信的张小龙说的一句话,也有很多的人,把这句话奉为经典。

但其实他们或许是误解了一些东西。这句话不是让我们不要去争抢用户,而是把产品做好,你的用户自然会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好的产品,是不需要依靠什么东西去绑定用户的,用户他自然而然就会过来使用的,不需要其他的产品外的东西来绑定你的用户。

用户能够用完就走,但是走了不久后,他又会回来继续使用,因为他已经离不开了。产品能够绑定用户,一定是某方面达到了他的痛点,让他产生了恐惧,或者某方面达到了他的爽点,让他觉得使用上特别的爽。

在产品之内努力

我有个感受,就是我们应该在产品之内努力,去做好产品,而不是在产品之外努力,去维护好用户。

不是说维护用户不重要,而是说你的产品,应该具备自带流量的性质。也就是这个产品不需要你特别去推广,就能够被很多人所熟知,其原因就是你的用户推荐给了他的朋友。

在产品之外努力无非就是,怎么去做广告,怎么去做营销,做销售之类的。做一些表面的,脱离产品本身的工作。而产品之内努力,更多的是打磨产品本身,让你的用户知道,这个产品好,所以他才愿意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就像是我们写文章,你写的哪一篇文章被某个人觉得特别的好,他也会帮你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帮助他的朋友,认识你是一样的道理。

增加初始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就是咱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假设说你现在是一个中学生,你现在刚开学,你有两个选项。要么在一开始就认认真真的,去学每一堂课,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融会贯通。要么就是在考试前夕,死记硬背,逼着自己把这个背下来。虽然这两种方式,可能最后达到的分值都是一样的。但很明显,第一种方式,它虽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它所带来的,是真正融入到你自己的东西。

这其实也算是一个产品的思维,你把东西都理解了。放到自己的脑子里和把东西死记硬背到自己脑子里,是很不一样的。而且随着时间越长,你可能以前融会贯通的知识,在哪一天突然就萌生出新的想法出来,而你死记硬背的知识,则是很快就会忘记了。

虽然这两种方法短期对于考试分值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但长久来看,第一种其实更划算。因为第一种方法是在帮你提高自己的基础分,而非普通分。

这就是产品,第一种就是做产品,第二种就是在产品之外做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产品之外做努力,代价会越来越大,收效会越来越低,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基础分,让自己的初始分就比较高,才能够不断的迎接一个一个新的挑选。

大明、笨笨和小闲

学习了大明、笨笨和小闲后,咱们就应该以自己的这个产品为出发点,去找你的目标用户。

大明、笨笨和小闲,好像没有办法兼得,我们顾此就会失彼。但,我们并非十全十美的,想要同时讨好三种用户,结果就是谁也照顾不好。

我们自己的产品,比如说写作,加入用户画像里面的话,我们就应该更有目的的去进行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思维,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写你的文章,而不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写文章。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写文章,就是会出现,一些得过且过的差不多,一些把自己写爽了的莫名自信当中。你理解到的,就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就像是井中看世界,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就只有井口这般大小一样。

根据你的目标用户打造你的产品

我们写作其实也写了有一段时间了,是时候该迭代一下了。我们做的这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一个产品。我们文章作品的好坏全由我们来决定。我们的影响力也由我们来决定。我们的第一个读者来了,你让他看着不爽,他走了。我们的其他读者来了,你让他看着,不痛不痒,没什么感觉,他也走了。虽然我们无法把一个产品,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至少,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做产品。找到你的目标用户,然后服务好这帮目标用户,他们自然就会帮你带动更多的人进来,这就是得到App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觉得,针对大明读者的文章,应该写得十分的有重点,有突出,能够交付给他们最想知道的那一个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干货。

而针对笨笨读者,就不能全是干货了,因为这不是他来的首要目的,你的文章应该干、湿搭配,适度一些,抒情也行,干货和感性要并存。

而对于小闲,则更多的是注意力。他们不需要什么干货,他们只是希望看到有趣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可能没有营养的笑话之类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文章讲了什么重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要能够吸引到注意力,即使是一篇水文,也要吸引注意力。

最后我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就是,对于大明读者,你要写干货文,观点突出,论据充足。对于笨笨读者,你要做到干货不干,水货不水,把握好一个度。对于小闲读者,吸引注意力,是首要的,至于文章本身究竟是干货还是水货,其实,在小闲的眼中没有太大的分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11讲 思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