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生活

我自己通过一些学习实践啊,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首先是把自己过好,把自己活好,怎么把自己过好、活好呢?首先——爱自己,可能这个“爱自己”确实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爱别人,要为他人着想,大公无私,觉得爱自己就是自私,还有一些激励我们的语言都是打压贬低似的。无形中会形成,我不够好,不配得的想法。

其实,把自己过好,活好,爱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大的爱了,因为我们自己有价值感,自己有爱好,有兴趣,有助人的心,这些我们给出去的都是能够看见对方的,我们有的时候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比如说我妈,她也不算任劳任怨,因为她有很多怨气,她的需求从来没有得到满足过,她付出的越多,怨气越深,都是觉得别人对不起她,我这里说到我的妈妈,其实像这种现象的人不是少数,可能说是在过去的一些女性,就算是有文化的女性,她也会是这种,不会爱自己,就是付出,把自己掏空,然后再去抓,跟老公的关系处不好就去抓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呢,无意识的就成了这个父亲的替代,母亲把很多的希望,很多的情感寄托都投注在这个孩子身上,就算这个孩子结婚了,又到孩子的婚姻里“搞破坏”,和媳妇权利之争。

我这里讲的呢,就是想把我自己的一个想法,一个我所看到的一个规律给分享一下,仅供参考啊,因为每个人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在我的这个经历、视角、对生活的一些阅历吧,还有就是听来的,学来的,我喜欢参加读书会、喜欢分享,自己得到了一些总结,也愿意分享一下我的感悟,我就觉得就是真正的要爱自己,要有自己的价值感,不要把自己的价值感全部寄托在老公、孩子身上,因为他们也是特殊的生命,也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他们的爱好啊,如果我们过多的去干涉他们的生活,就会让他们也很痛苦,受到羁绊。

第二呢,就是自己的夫妻关系,我们很多人的夫妻关系,都是把对方当成自己在婚姻里进行疗愈的场所,因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可能就是很多缺失嘛,会希望自己的伴侣对自己能够无条件的去爱啊,想一想呢,这个确实是对于另一半来说是一个负担,他的原生家庭,他自己的一些过往的一些经历,可能他也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疗愈,然后再加上这个另一半的,无止境的索取爱,可能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压抑的事情,所以说,就是各自的问题。就是在婚姻中吧,如果两方都是有需要疗愈的部分,就是自己要去主动去疗愈自己的部分,也不要总想着去疗愈另一半了,那也是他自己的课题,我们通过自己的转变,自己的学习可以让他看到啊,我们是可以疗愈的,我们是可以为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任的,所以说这个有很多人就想,明明自己就是一个带伤体,还想通过自己去感化对方,疗愈对方,让对方清醒,这种啊,这种就是方向搞错了,首先就是自己过好自己给出去的就是自己本质具足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本身没有,然后掏空了去给了,给了又想要回来啊,这样的话就会两败俱伤啊,一个拼命给,一个拼命逃,其实上都是两个需要要糖的孩子,而都没有糖吃的孩子,就是这个夫妻关系,如果处理好了之后,就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因为啊,夫妻之间就是平等尊重,互帮互助也不是说啊,一个人拼命的干活,一个人就啥也不做,就是像阿德勒说的,在婚姻家庭中,它也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就是这种合作分工的关系都是互相需要,在这个家庭有贡献的,就是家庭成员里,咱们的孩子也应该让他参与到家庭里的劳动分工啊,还有就是为家庭做一些贡献,让他在这个家庭有价值,而不是只盯着他,让他学习,别的啥也不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他如果学习好的孩子,也许能获得价值感,那学习不好,学不进去的孩子呢,父母在一旁不理解,说,家里啥也没让你做,就个学习你还不行,那么孩子真的就没有价值感了,那他通过什么获得价值感呢?或许就是我们最不希望的方式来获得价值感了,这块需要我们父母去思考了。

阿德勒说,人一生都在追寻两样东西,“价值感和归属感”


我们再回到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孩子在幼年期,目睹父母争吵,对子女来说是有不安全感的潜意识的,他们心理压抑,被母亲过多干预的事情…是很常见的。

有一首歌的歌词,“千年修的同船渡,万年修的共枕眠”,就是这个缘分真的是很巧妙的,比如我结婚十七年了,哇,突然想想真的是眨眼之间啊,当夫妻之间冷冰冰的没有关爱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从前的那种感情越来越淡,是不是我没有去看见,去学习,任其自然生长了?

我们可以去多学学夫妻相处,育儿啊这些知识,听听别人的故事,就是不管干什么,开车呀也好,工作也好,是需要岗前培训的,我们这个夫妻相处讲起来还是关乎大家幸福的事,这都是一连串的关联呢!爱自己就会爱老公,和老公关系和睦了,就会给孩子自由。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