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

—记《跨越断层,走出误区》读后心得体会

      读完《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回想自己有时候太过于满足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沉醉不知归路”,看书中的实例,常常拍手称秒,“为什么我当时在教这个内容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例子呢?”有一些实例还要想一想才弄明白,颇有一番数学味。在本书曹培英先生对一些误区的辨析中,才发现自己原已“误入藕花深处”,比如在《符号意识》这一章中,符号与数学符号不同,记号与符号也不同。原本在一些数的运算的教学中,常认为先由实物表征,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抽象成算式。总以为第二个过程中用三角形圆形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图案,如小旗子等来替代实物这一过程就是数学符号表征,殊不知数学符号不可随意地自创。在第三章《空间观念》中提到“空气是有体积的”。这一点引发了我的疑惑—无盖的器皿比如无盖的被子,它的体积要不要算上中间空心的部分呢?

      “争渡,争渡”,怎么走出去呢?在本书中颇有感悟的是《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这两章,统计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数据、身边的数据,还需要一些有趣的、有内涵的数据。对统计图不仅要会阅读分析获取信息,还要学会评价,甚至是质疑。还应传达统计精神,数据要真实,调查要有公信力,这样我们才是在学有用的数学。最后一点常常是被忽略的,甚至是有些数据的得来常常是用来配合教学需要。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多说,说着说着可能就说明白了,但我只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却不知语言同样也是推理的外壳。学生的片言只语,浓缩了他们的数学理解,启发学生说理,是培养推理能力初级教学阶段最主要的手段与基本途径。

      读了曹培英先生的这本书,才发现一些地方自己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此之后还应常提醒自己多想想“其所以然”,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渡,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