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体验

提起催眠,第一反应是什么?催眠会不会被人控制?催眠会不会在电影里《催眠大师》中的那样可以掌控他人的行为和产生幻象?我也在媒体上看到过催眠人桥,会感觉催眠师有很强的权威性,掌控感,一方面对催眠抱有好奇心,另一方面又绝不想被催眠。舞台催眠突出的是表演性,突出了催眠师的权威,而把被催眠者成为被控制的对象。

近期我在工作中有些焦虑产生某些社交障碍:会出现多汗、心悸焦虑越想说的话却无法说的清楚而着急情绪等。面对工作中的会话交流会不自觉的紧张的情绪在里面。经过咨询才知道这是特定情况下的社交过敏的表现。今天也是第一次体验催眠形式下的脱敏治疗。催眠过程中没有电视中的那样艺术表现,我感受最大的是很放松、闭目中跟着医师说的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让自己身心放松、跟着医师所说的进行想象:轻盈的身体、在各种自然的环境中体验宁静、放空自己不知不觉的进入潜意识的世界里。很奇妙尤其是醒来时会身心轻盈的感觉。原来抛出杂念与情绪是如此清醒与自在、对周遭的环境事物有超集中的感觉。。。。这是我一直没有体会到的感觉。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毛孔、呼吸、对身边的事物那种高级集中的洞察之感。现在回忆都是记忆犹新。

回家后处于探究和好奇的心思对催眠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查找和了解知道了医师所说的心理过敏反应指某一特殊生活事件引起了某种异常心理反应。以后当遇到类似的生活事件时,又出现与过去相同的异常心理反应,称心理过敏反应。过去的生活事件被称为致敏原。过去的事件多数是童年的创伤以及青少年期间成长中所受的家庭、学校以及成长环境中所造成的伤害。心理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生活那我自己来说从小就不擅长表达,朗读时不流利、上课被叫到发言时会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大脑会有空白的印象。那是的我自是认为自己仅仅是性格内向、下课同学们玩耍和聊天时我常常站在一边不知道该说啥?自己认为不合群就默默的离开了。。。仅仅是一两个亲密的好友还是她们主动的找我聊天、带我玩耍。。。现在想想我那是就是在社交场合表达中有过敏的倾象。

搜索医学界对其过敏原因的解释是:这种情况属于精神过敏,一般和个人性格有关系,狭隘、自私、封闭、反应不良这些后天缺陷才是主要的原因。其次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往往导致心理过敏,是一种多疑病态的表现。而对于心理过敏反应,心理专家是要对其进行脱敏治疗的。脱敏就是减弱心理反应的强度,由过敏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心理过敏,经常是由不良刺激物引起的异常反应,具有病态特性。减弱心理反应的强度,由过敏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例如运动员对临场干扰刺激物反应过敏就会产生疼痛、惊慌、饥饿等不适感觉。在体育运动心理训练中,进行心理脱敏训练的主要机制是升高感觉阈限,减低对无关或有害刺激的感觉能力。其次是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对象;使感受器暂时离开刺激对象、心理脱敏训练也可以在言语暗示下主动练习。通过言语暗示信息,让运动员积极投入带有疼痛感的运动项目中去,以降低某些本体感受器的痛觉敏度。言语暗示信息要具有使肌肉或神经放松的作用,或者使其离开敏感刺激。

而进行脱敏治疗就需要通过催眠的干预治疗。那真正的催眠又是什么呢?

催眠是一种高度专注和深度放松的状态,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将深藏内心的潜意识变为意识。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在这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下,人的知觉、记忆和控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在接受催眠的过程中能清晰的感受到医师所描述的状态现在想想就是潜意识来主导意识的作用。会让你放松状态下体验身体的轻盈、可以向云朵一般飘在空中的放松和轻盈之感会随着医师的述说而有所感触。

催眠虽不像电影里那样神通广大,但催眠是一把开启心扉的万能钥匙。精神分析与催眠,催眠使精神分析事半功倍,在催眠下做精神分析可谓是心与心的对话,而即使不做治疗,催眠能使自己焕然一新,在面对自身缺点,失败以及恐惧时做到镇定,接受,随遇而安。催眠能够抵达了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这真是一门快速打开来访者内心的绝技!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无数不在在应用催眠。就如广告推销产品等那些广告词、与销售中引导词。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我催眠和被催眠的世界里。自我的信仰与想实现的梦想就是在自我催眠。另外催眠已经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提高敏感度,改变习惯,达成目标。

其次催眠应用性也非常强。不仅仅用于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可以帮助家人和朋友缓解焦虑,使孩子在充满积极力量的正面暗示中成长内心的力量超乎寻常,我们都值得拥有的;而且催眠已经应用于疼痛管理、身心医学、甚至是器官移植,还有一些手术前的麻醉是也会应用到催眠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你可能感兴趣的:(催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