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 该是多么幸福~《一个人的村庄》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故乡,在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时,有故乡的你,一张张故乡的黑白照片会随着文字在灵魂深处播放;忘记故乡的人,文章会带着你走向去认领回自己故乡的路,没有故乡的人也会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寻找前世故乡的记忆。

        《一个人的村庄》为自然文学大师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巅峰杰作,书中多篇文章被选入全国各地语文教材,铭刻了一代人的乡土记忆,成为乡村散文作品中无法超越的经典,也被称为中国人的自然文学经典。作家李锐说:“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刘亮程1962年生于黄沙梁,一个位于新疆伊犁沙漠边缘的小村庄,直至考学方离开,先是与家人搬往县城居住,后越走越远。《一个人的村庄》是他的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回眸生养他的土地、曾经的家园与村庄------黄沙梁。他用平实的语言,几乎写尽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白天黑夜、炊烟人家、逃跑的马、懂人性的驴、干不完活的牛,获得好收成的老鼠、能把人刮歪的风、风中的院门、韩老二的死……细细碎碎的文字,让人感觉到这一切都像一道道烙印烙在作者的骨子里,也神奇的让文章了充满诗意与哲思。如同读《瓦尔登湖》般熨贴人的心灵。


          他写黄沙梁:“村庄四周是无垠的荒野和地,地和荒野的尽头是另外的村庄和荒地”,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

        他笔下黄沙梁的一切: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我没当过驴,不知道驴这阵子咋想的。驴也没做过人。我们是一根缰绳两头的动物,说不上谁牵着谁”,“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地宰掉,它们不挣扎,不逃跑,甚至不叫一声,似乎那一刀捅进去很舒服。我在心里一次次替它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远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

          黄沙梁的风和雪,黄沙梁的贫瘠与荒凉让他想到:“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风把人刮歪,把人刮离故土,世代不离土地的人开始无根的漂泊,土地和家园成了夜夜萦绕的回不去的梦”,“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这烙印般的记忆犹如在时空中反复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刘亮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望着精神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有着人与自然万物各适其所的和谐相依,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剥夺的合理性,都是一个奇观,都有一部纷繁且无法穷究的心灵史,都保持着卓然独立的个性,因而也不能为外部世界的他者轻易改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只属于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村庄,属于我们自己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人总是从主动或被动的离开中一步步成长,从主动或被动的逃离中新生,又从新生中饱受迷茫和孤独,最终一步步想回到那个曾经嫌弃、叛逃却牵肠挂肚的地方…那个地方,除了生育我们养育了我们,还永远在静默的等待和遥望,等待每一个从这儿走出去的人觉知自我。

        藉由刘亮程的文字,愿你也有、也能找得到回得去的故乡,故乡从未嫌弃小时后的我们年幼无知、蛮横无理,故乡从未埋怨我们长大后的迟迟不归,它从未离我们而去,永远在陪伴着我们,经历自己人生里的所有自渡与自愈。


         

         

你可能感兴趣的:(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 该是多么幸福~《一个人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