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还要什么自行车”

“社畜“,“还要什么自行车”,是我和女儿新学的两个网络流行词。

“社畜”,但从字面理解应该是在社会上像畜牲一样活着。百度的解释是指在公司很顺从的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多用于自嘲,可以翻译为“corporate slave”。

该词出自日本企业底层上班族的自嘲用语,通过日剧传播开来,如今成为了一个在中国也比较常见的网络流行语。

新垣结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一场“社畜”生活的真实写照,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共鸣,该剧迅速走红,同时也让“社畜”这个词被更多人所熟知。

“社畜”其实就是指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们。

其中的社就是公司的含义,畜就是畜生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公司的畜生。当代社畜的三大表现:

1.上班犯困,下班熬夜。

社畜白天为了生活的苟且又累又困,下班之后嗨到不行,晚上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2.意念健身,不死就好。

白天累的要死晚上还想让我动?

(当然蹦迪不能算)

3.撑起餐饮行业半边天。

公司方圆几公里,就没有我没点过的外卖

社畜不只是指那些顺从的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关键是他们除工作外,还要附加做各种其他工作,被公司当成牲畜一样压榨着被迫活着的员工。

社畜的标准很简单也很直接,在没有到公司之前,工作已经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完成职责内工作外,还要做并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随时随地能够投入到工作中,不能有丝毫怨言;公司同事的烂摊子,必须义无反顾的上,并收拾好;很早就到公司却是很晚才下班;最生无可恋的是,上班下班途中还要遭受上下班高峰的拥挤。

社畜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毕竟社畜这个词并不是褒义的。主动爱上工作的这种与社畜还是有区别的,而社畜最终变成社畜其实与工资的关系太大了。

社畜之所以流行的关键还是生活压力大,人性的贪婪,生存竞争的强烈等都是社畜生成的温床。

社畜,这也是一个群体了,这个群体还是挺庞大的,毕竟这个世界上领导者是少数,打工的人是多数,年轻人为什么会沦为社畜?

1、工作压力大

现在的就业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一毕业就意味着事业,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哦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实习生和见习生,都是高学历、好专业的毕业生,坐着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凑合着上班,走一步看一步,就像是茫茫草原上的一匹野马,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2、生活压力大

年轻人需要买房、买车、还需要取媳妇,这就是几座大山,压在人的身上,完全就是没有办法呼吸。一个月就只有几千块钱,根本就应付不了几万的购房压力,加上年轻人恋爱、结婚的各种开销,根本就没有多少剩余的钱。

为了自己更早的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年轻人就只有努力的工作,辛苦赚钱。在公司里面,将自己的脾气全部收集起来,谦卑的对待自己的事情,努力的工作。

社畜指的是员工在公司里面很顺从的工作,被公司当做牲畜一样的压榨。这是一种自嘲。在公司里面工作,还真的要学会社畜才行,要服从领导的安排,才能在公司长久的呆下去,按部就班也是一种方式吧!

从资本的产生开始,它的标准、时间和程序就已经形成了,都是在为公司一定的利益服务,不管去哪个公司,都是无法避免被压榨的,即便是当了CEO也避免不了社畜,毕竟要承担责任,还要和别人合作,这世界上总是有比自己高的人。

对于个人而言,加班有加班费是可以缓解社畜的感觉,想要摆脱这种现状,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自给自足。不过,人本身就是群体动物,总会有给人合作的时候,有合作就会有不称心的时候。

在公司里面也不能太软弱,太软弱了不是自己的工作,被人也会喊你做,这是态度的问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

社畜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毕竟这个世界80%的人都是打工的人。

社畜最显著的特点是:沉默,隐忍,任人宰割。

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劳动场景的改变,但坐在写字楼里成天爬在电脑上被无休无止的PPT,文件,数字纠缠的工作依然是枯燥和无聊的,这种心理变化带来了无尽的焦虑和抑郁。除了糟糕的心里感受,物质上的落差也是导致心里失衡的催化剂。

社畜恰到好处的描绘了这种无奈和自嘲的心里。虽然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却依然像畜牲一样苟活于世。虽然像畜牲一样苟活于世,却又有舒适的办公室坐着,人生是矛盾的,也是可悲的。

“还要什么自行车”,表示劝阻别人不要不知足、不要非分之想的意思。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目前拥有的不满足,还想要的更多更好。日常生活一般就是指“见好就收”。

此梗最开始源于2001年春晚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卖拐》,该小品主要讲述一对骗子夫妇通过欺诈将一副拐卖给了骑着自行车腿脚没毛病的老实人。

老实人上当后面发现自己的钱不够了,有些着急。骗子的妻子有些于心不忍地对老伴说:“那就拿着吧,多少是多少。”骗子不甘心地看着老实人的自行车起了贪心,故意大声道:“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想提醒老实人可以用车抵押。

最后,看着老实人苦恼的样子,心底存有善良的妻子将事实告诉了老实人,老实人愤愤不平了一句“同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怎么差距那么大呢?”结束了这场表演。

女儿说这话完全是一种自嘲的口气。但我的理解却不同,在这个骗子那么多,傻子不够用的时代,活着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比如你买不起房,租个房不是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吗?退一步海阔天空,幸福永远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知足多少。如果说租房是生活的拐杖,那么卖的房就是自行车,能租到满意的房还要什么自行车?是生活的无奈,也是一种调侃,更是一种知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畜”,“还要什么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