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大陆》通证经济模型分析

吃货大陆是一个定位为本地生活以太坊的通证经济生态。通过搭建一个区块链平台,为入驻商家创建区块链应用,利用通证经济激励用户参与生态使用与建设,逐步发展壮大,实现平台、商家、用户多方收益的区块链公有链生态。 下面我们从通证经济系统设计的几个过程来详细分析一下吃货大陆项目。

1,通证经济系统参与者

吃货大陆生态的主要参与者有:区块链开发和维护团队,入驻商家(品牌方和供应商),使用商家产品的顾客以及早期投资人。

2,通证经济系统的激励行为设计

吃货大陆项目对此列了表格,如下

3,token发行分析

吃货大陆生态有三种token,分别是平台token CHI和EAT以及商家token BT。 其他CHI是平台上的稳定支付token,锚定人民币1:1,其发行规则是:当发币或者数字货币流入系统兑换成CHI币时,系统按照当时汇率发行相应的CHI币;当CHI币被兑换成发币或者数字货币时,CHI币将会被销毁。 EAT总发行量10亿。它是平台的权益token,其价值与整个公链平台的价值相锚定,并与其正相关。 BT是品牌方发行的自己品牌的token,可以与积分、实物、权益等相锚定。发行量品牌方自己决定。

4,激励行为的token数值化分配

这里吃货大陆白皮书没有给出具体激励数值,但是从项目的整体发行量和参与者数量来看,估计数值不会很大。针对用户的token激励在10——50不等;针对商家的激励在1000——10000之间。

5,token价值逻辑分析

通过对用户注册、宣传、使用平台商家的产品并进行CHI币支付等行为来进行平台token激励(可以是CHI币,可以是EAT,也可以是两者相结合的复合型激励),吸引早期用户。吸引的用户越多,品牌方的潜在顾客越多,平台的潜在价值越大; 同样,以类似的激励商家入驻平台,吸引的商家越多,平台的潜在价值越大; 平台内顾客越多,消费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增大,商家的品牌价值上升,平台的整体价值也随着提升; 反过来,平台的价值越大,EAT的价值越高,刺激用户消费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商家的价值越大,正向推动平台价值上升;如果用户购入持有EAT,随着外部资金的流入,平台的价值也会正向提升;

6,token流通循环分享

作为支付的平台稳定token CHI币可以在顾客、商家和平台钱包之间有序循环;作为平台权益的token EAT币,在顾客与平台,商家与平台之间流转,还可以与外部交易所之间通过交易流转。

7,如何确保CHI 数量的稳定,不会出现类似USDT “监守自盗” 的现象?

白皮书中说,稳定币CHI 会是随出入系统的发币或者数字货币的价值而动态变化的。那么追踪这个动态变化数据的算法是怎么样的?将来会不会开源?会不会有漏洞,让平台方能够擅自随意修改系统内CHI的数量?

8,CHI 真的是“稳定币”吗?

假设某个系统有法币和比特币,价值10000个CHI,这时系统就会生产10000个CHI。下个时刻,比特币相对法币价格下跌,此时系统整体价值为9500个CHI,那这相差的500个CHI 其实就“被蒸发”了。换句话说,系统内持有CHI的所有人的CHI都被稀释了,稀释的整体价值为500个CHI!

所以,尽管白皮书说CHI是系统稳定币,与人民币1:1锚定,但在后期实践过程中,CHI币是跟比特币(或者其他被系统认可数字货币)的价值锚定的,其价值跟比特币(或者其他被系统认可数字货币)涨跌幅成正比。本质上,CHI不是稳定币!

9,品牌商发行的token BT 的价值判断

在白皮书中BT有两种类别,积分型和分红型。一般的商户都是有两种消费场景:链上用CHI支付,链下用法币支付。那如何确认链下支付部分的经济规模呢?这部分的经济效益跟BT的价值是什么关系呢

对此,我特意咨询了项目方,得到的回复是:商户品牌分红型token,锚定的是整体财务收入,对应的是财务系统。未来比较理想的是部分财务数据上链。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是分红型的token,那应该还要考虑与原股东(如果有的话)的利益权衡?这个要又要如何执行呢? 项目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也就是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这其中的变数还是蛮大。

以上都是基于个人理解的分析,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吃货大陆 白皮书链接:http://www.eatmain.com/2018/07/01/137/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货大陆》通证经济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