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6E01:新年读书计划

历史学家黎东方说:历史就是文学,唯一的区别是历史的材料要经过科学的方法去考证,文学是历史的形式。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非常高兴。一直以来,我负着历史学的学科背景,阅读文学难免有不务正业之忧,这句话解了我的心忧。

《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正式出版于1964年,距今仅半个世纪,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不足以进“名著”之列,但是它有丰富的史实,有文学的形式,我把它列入我的读书计划。我的阅读习惯是每天上午抽出三个小时集中读书,书目有六种,每种书读一小节。至今为止,《我的前半生》正好读完一半,它将伴随我一同走过2017年末,迎来2018年。

我手中的版本是2007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与1964年版本相比,增加了15万字内容,文学性更强。我是带着猎奇和学习的心情阅读《全本》的。

猎奇是指:虽然从理论上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被书写的必要,但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体验是有着丰富和贫乏的差别的。我相信,就故事性和奇特性而言,古往今来能和溥仪的人生遭遇相媲美的,恐怕没有几人。溥仪的身份经历几次变化:末代皇帝、逊位皇帝、伪满洲国皇帝、战犯、共和国公民。每一种身份都伴随着他的受想行识,这是我想了解的。

学习是指:人是时空和社交的产物,溥仪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最跌宕起伏的时代,也是我的研究方向,溥仪的回忆录为我提供了晚清、民国、共和国前期历史的丰富内容,溥仪的身份决定了他一生交往的都是军政界和文化界的要人,他们都是创造历史的人,从他们的交往中我看见了历史,看见了权谋,看见了人性。其中有一个细节,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关东军想在他身边安插一个日本人以便监视他。有个叫吉冈安直的人很想望这个职位,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他有目的地接近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溥仪的弟弟溥杰,每周请他到家里吃饭,待感情融洽后拜托他转请溥仪为他安排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同时放言非关东军许他一个高级参谋的身份不会履职,后来就凭着“专用的办公室”和“高级参谋”的不凡待遇,在关东军和溥仪两方造成他独一无二的假象,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这件事让我惊异,因为它与那个穷小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和世界银行副总裁的段子竟是如此相似,历史果然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认清现实。

《我的前半生:全本》到2013年已经印刷16次,我无法知道它到底有多少读者,但我相信溥仪的故事一定能让每一个读过的人思索、感悟,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认识自己,过好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L06E01:新年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