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四十七|简单的逻辑学

这本书其实读了蛮久了,但是一直没找个机会来好好的聊一聊,其实在这之前我个人已经读过相关的一些书啊,比方说这个陈波教授的逻辑学是什么 思辨与立场 学会提问等等,这些其实跟逻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陈波教授的逻辑学是什么,那更是堪称逻辑学入门的经典著作,所以各位如果耐得下心思有点经历,还是可以去读一下陈波教授的这本书,当然如果说不想那么费脑的话,从这本书里面入手,也是可以的。

本书的第一个思想要点,就是这个孙先生在做序的时候,他认为管理的基石在于逻辑,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就是很多中国是企业管理,为什么做得很不到位呢?

那就是在这个逻辑关系上,逻辑思维训练上不到位,西方管理强调按照这个既定的规律来合理的配置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这些都是在逻辑秩序上运行的,而不是经常搞一些什么成功励志心灵学鸡汤。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值得大家去观察和思考。

第2个思想要点,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提供一些能够构建起有效沟通的一些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说完整的句子;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避免使用双重否定;避免闪避式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等

第3个思想要点,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四个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苹果只能是苹果,不能是橙子;

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正在加工过程当中的灯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它仍然是事物内部的变化,它还是灯;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

一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原因。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比方说他是人,他是猪,这两个不能同时成立,要么他是人,要么他是猪,不能同时是人,又同时是猪。

对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其次,它是不能被证明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它不是由某些前提条件得出来的结论,它的存在不依赖先行的事物,这是因为基本原理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是人类意识行动的首要基础。

第4个思想要点,看作者怎么来解释一下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让我们以鸟笼为例来分析一下“四因论”。它的动力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因是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其次,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论”来进行分析。一个数学观念(或其他任何观念)都是没有质料因的,因为思想观念都是非实质的存在。

一个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数学家本身是这个设想的动力因;设想的特定性质是它的形式因(比如,它是关于同心圆的);它的目的因,让我们假定是解决长期存在的关于同心与圆周的数。

第5个思想要点,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经典定义是“理性的动物”。在这个定义中,“动物”是最相近的类,是与人之归属最贴近的类别。为什么?因为人与这个类别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动物的属性。亚里士多德没有选择如“有机物”、“自然物”、“事物”等类别,因为这些类别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

而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定义中,“理性”这个特性,是将人从动物当中区分开来的不同点。

特殊的不同点叫做特性,它确定了特定的类别,并要做的仅仅是更精确地鉴别它:首先把它放入相似的类别中,然后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特殊的不同点)。

比如,正义的定义:“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第二步:“……通过正义,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其所应得的一切。”

分析 “社会美德”是我们所要定义的术语所归属的类(最相近的类),因为它给了“正义”准确的一般性描述。

又比如定义害怕,第一步:“害怕是一种情绪……”第二步:“……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

第六个思想要点,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价值命题都不稳定。

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

比如,如果让海明威来评论篮球,迈克尔·乔丹去写小说,大家还会信服吗?

第七个思想要点,极端怀疑论者宣称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这明显是自相矛盾的结论,因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真相,就无法对上述命题加以判断,由此这个结论根本就是无根之花。

中度怀疑论者勉强承认这个世界上或许有真相存在,但是他坚持,即使真相存在,人类也没有能力探知它。初看起来,和极端怀疑论者相比,这个结论似乎给了真相一席之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逻辑本质上是关于真相的。如果真相只是一个我们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那逻辑就不值一提。

第八个思想要点,人们可能会常常犯的逻辑谬误。简化推理;避免结论;功利误导;否定前件;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循环论证;虚假假设;稻草人谬误;误用传统;以暴易暴;民主谬误;对人不对事;

以先后论因果谬误;两难陷阱;以泪掩过;滥用专家意见;压制理性;质的量化;以出身论英雄;止于分析;简化主义;无力反驳不算证明等

这里面一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不多说了,有一个点我觉得值得说一下,就是质的量化。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质量根本不可以被量化,因为如果质量可以完美地用数量来表示,那么数量和质量之间界限的基础就将消失。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

它们有多重?速度是多少?成本几角几分?试图将不需要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是对它们的亵渎。

关于这本书我就大概聊到这么一些,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去阅读这本书,如果说能够耐下性子继续对这个感兴趣的话,还是强烈建议读一下陈波教授的逻辑学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四十七|简单的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