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hi,远方的朋友,
很高兴可以和你通信。
读书那会儿,是流行写信的,写好信后寄出去,等一周,等对方收到后,再将自己的近况和心事,烦恼写好装入信封,寄给我。一来一往,一月有余。

进入讲究效率的时代,即时通讯设备更发达了,朋友之间随时能分享的信息,平时能说的话都说完了,再写信变得矫情,也成为别人的负担。所以好长时间除了工作邮件,我没和朋友通过信,也好久没把语言文字组织起来,完整的讲讲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

因为一部电影,回忆起写信的美好,我也准备再次开始写信,谢谢你愿意听我絮叨。

第一封信写什么内容呢?昨晚就在想。
先和你说说我所在的城市吧。

虽然前不久你才来过,但匆匆一瞥,一定没时间感受这座城市里那些细小的事物和烟火气吧?那就和你絮叨絮叨我在这座城市的所见所闻。(可能会有点无聊~)

每天,我会坐地铁1号线上班。
八点三十分会准时在骡马市出站。
然后步行经过老成都的皇城根,走几条幽静的巷子,插到和宽窄巷子相连的顺城街,到我上班的地方。
这一段路,总是我觉得很惬意,很享受的时间,感觉自己在旅行,触觉也变得非常敏感。

比如,每天出地铁口不远,我都会和同一个女孩擦肩而过。
看容貌她和我是同龄人,或者比我小一些。黑直发披肩,穿着总是简洁的半裙,西路,带袖针织衫,很OL。
你知道,我在的城市很休闲,这样的装扮在人群里总是很突出,所以我特别留意到她。
但她的气色不好,皮肤有些黑,虽然有妆容,总觉得很憔悴,没有过多的表情。
由此我推断她可能是做金融相关的工作,加班应该很多吧。
偶尔周五相遇的时候,她会稍微运动一些,背着大包和网球拍,看来会和朋友去锻炼一下。
每天我们都这样擦肩而过,她应该也有看到我,但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招呼。
有时候好想给她一个微笑,成为每天相见的陌生人。可又担心她会不会当我神经病,不会理我。偶尔四目相对,也赶紧转头赶路,发现自己好怂~

再往前走,我会经过一个小小的公园,小到只有一组花台和文化墙造型,但墙上会有老成都文化的痕迹。
这里叫东马棚街,在满清时候应该是专门饲养马匹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公园里的花台边,每天都会有一个老大爷在拉二胡。不过一听他的二胡声,就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新手。
曲不成调,估计只有在行人匆匆的公园里没人介意。
老大爷应该有70岁左右吧,每天都会坚持到这儿来拉二胡。
有时候在想,虽然现在拉的那么难听,会不会慢慢慢慢,一步步看着他进步,有曲有调?好想也为他做个记录。
如果偶尔有一天他没有在的时候,我会想他是不是生病了?
恩,今天他就没有来。
图片发自App



继续向前,就到了红墙黄瓦的“红墙记忆”。你应该是知道的,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发过照片,你还以为我去旅行了呢~
墙上挂着老成都的黑白旧照片,搬蜂窝煤的师傅,在板车上欢笑的孩子,倒长嘴盖碗茶的手艺人,还有拉二胡的盲人……
每次看到照片上的这些人,我总会想,他们现在在哪儿呢?还活着吗?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呢?
图片发自App



经过红墙记忆,转角就是红墙巷了。成都有很多这种名字里就带着很多历史故事,但又充满烟火气的小巷子。比如槐树街,过街楼巷,罗锅巷,书院街……
这里都住着成都本地居民,因为靠近景点,文艺范儿和烟火气碰撞。很有文艺的调调的餐吧、酒馆,也有接地气的修理铺,五金店。
早晨红墙巷的商家大都还没有营业,所以巷子很安静,两排银杏树,长得很繁茂,更显得它比其他街道好看。我很喜欢走这条路巷子。
原本以为国庆回来,银杏会黄了,还拍了一张照片作为对比。不过现在来看还是绿的,对比照只有再等些日子了。
图片发自App



巷子里边有一户人家,把他们家的鱼缸镶在了台阶上,是不是很神奇?
里边养了乌龟,养了红鱼,还养了几尾小黑鱼,他们都是活的。
每天走这儿过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多看一眼鱼缸里面的红鱼一眼。他们说,这辈子看一眼,下辈子就会相遇。下辈子的它还会是一条鱼吗?
图片发自App



走到在巷子尽头顺城街相连了。交叉路口有一家皇城牛肉包,非常的好吃。这就基本是我每天的早餐。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去固定一些习惯。比如固定的食物,比如差不多款式的衣服。因为我已经开始老了吗?有点可怕。马上就快要到我的公司了,这封信也先在这暂停吧。

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受如果不是因为这封信,应该不会与外人道吧。让你听我碎碎念了。



祝好~

发自我的iPhone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