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

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打篮球的体验、满足和快乐的心情,这些都彰显一个生命的存在感。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并不能与我们产生共振,那么我们和孩子就根本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

孩子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是好事,作为父母需要接受和尊重。

若我们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关系即是物化的。

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惧。

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人饱含深情地看见过。

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是否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看见,是真在的爱。

以获取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珍惜的程度,这是我们成年人已经被异化的头脑想出来的,并非孩子的本性。

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这个及时满足,是给予自由空间的及时满足,不是替代和控制。

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