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普罗大众的研究理论套用在个人身上,做个人的自我分析,也很有趣。

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叫自我服务偏差。简单的说就是人们普遍会以一种更有利于满足自尊的说法来认知自己,从而达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目的。

认识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人们究其一生,可能都很难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比如在大众心理测试的小游戏里,我们在一些问题的选项里,遇到什么情境,自己会做什么选择,可是在实际情况里,却常常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你看,我们常说世界上有那么谎言,但实质上人们和自己认为的自己都不太一样,而想必有些谎言,当事人在说的时候也是那么真心实意的这么认为的吧。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字记不得了,也只记得一些零星的片段,就是很多人说,如果自己当了大官,一定不贪污受贿,一定廉洁办公。而恰好有了这样一个体会,结果上任没多久,就抵不住糖衣炮弹,彻底腐化了。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虚假的独特性,正是自我服务偏差的其中一种体现。

一个人如果做了一辈子的好事,那他就是一个好人。毕竟评判的标准还是以实际行为来判定。哪怕这个人可能内心有诸多阴暗的想法。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表里不一吧。

在自我服务偏差里,还有一种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叫自我妨碍。

朋友A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学习用功,平时考试成绩也都不错,可是一到重大考试,就总是出各种状况,头疼脑热拉肚子,结果自然发挥不佳。A也是很苦恼,百思不得其解。这其实就是很典型的自我妨碍现象。

A是一个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当我们越重视一件事的时候,对结果的重视度越高,反而越不能接受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一旦失败,对自我自尊的伤害和影响是巨大的。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因为害怕失败,反而制造成功的障碍。但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力时,会减少对自我效能感的伤害。毕竟是因为感冒发烧,不是因为自己努力的原因,这么一想,自尊心也得到了保全。

我也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对身材比较关注,每次体检前,都对体重很重视,想着要好好节食几天。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临近体检的那几天有无法推脱的聚餐,到了体测那天,体重自然是不甚理想。然后堂而皇之的用这些都是聚会的后遗症,水肿啊很快就能消下去之类的原因来安慰自己。

同样的情况还有许多,众所皆知的拖延症也是这样。总是要到deadline的前一天,才开始疯狂的加班熬夜工作。我们明知给自己的时间更多更充裕,准备的更充份,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却还是偏偏要到最后时间才开始行动。

当然拖延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懒,而且困难工作,总是会让人心生放弃,想要停留在舒适区,毕竟要做一些创作性的工作,总得多花些精力。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害怕自己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即使用尽全力,也做不好这件事,不如那些轻轻松松就能比自己做的更好的人。

今天也是社心作业截止的最后一天,我从课上完就在脑海里构思这篇论文该如何去写,可是依旧还是等到了现在,同学群里不时有同学说,文思如泉涌,一个小时,写了快3000字,刹不住车,而我却绞尽脑汁,还是不知所云。花了快4个小时,中间吃了几次核桃,刷了下朋友圈,看了些文章,喝了三杯水,写到这里,终于还差200字。

觉得对自己很失望。

如果说曾经的自己也想当一名作家,按这样的作文水平看来真是有点不自量力了。逻辑混乱,观点散漫。很想做的事情,最后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每到新年,总会立一串的flag,然后惊觉,一年又过去了,然后一事无成,那么多事最后也都无疾而终。大概是失败了太多次,现在反而不太敢轻意下决心要做什么事,不说,好像还有可能完成,而一旦说了,简直就是把这些目标放在了“终于失败,无法完成”的列表上。

用社心的理论来说,有点自我妨碍的意思。如果说是因为怕自尊受损,现在甚至会一开始就说,你看我就是这么庸庸碌碌的人,我已经做不好任何事了。如果一开始不抱任何希望,是不是反而好过一些。

知道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的脑子里被各种想法理论冲斥着,然后徒然的走向失败的终点。

0人点赞

日记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认识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