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 【亲子解惑】孩子公共场合哭闹耍脾气,要满足她吗?

【亲子解惑】3岁的孩子,在商场要一个玩具,妈妈不给买,就爬在地上打滚不起来。这时妈妈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如果有家长问这种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回答:

问妈妈,你家小孩是第一次这样吗?
你是怎么做的呢?
然后根据妈妈的做法去分析,她的做法是强化还是弱化了哭闹。

三岁的小朋友认知理解没那么好,妈妈说很多,小朋友不一定能听懂。

孩子的错误目标有四类: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打击报复、自暴自弃,这四类目标对孩子的性格没有正向的帮助,同时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困扰。

那么如何辨别是哪种错误目标呢?

寻求关注:如果我们的感受是烦,对孩子采取的行动:抱怨他怎么又提要求。那么有可能孩子的错误目标是寻求关注。

打击报复:如果我们的感受是受伤,想要惩罚孩子,我们想采取的行为是惩罚孩子,孩子的回应是继续报复,孩子的错误目标可能是还击,孩子此刻的感受是:无意义,觉得没人喜欢自己。

自暴自弃:如果我们的感受是无助,我们想对孩子采取的回应是放弃。而孩子的回应是被动,行为上毫无改进,那么此刻孩子的错误目标可能是不自信,自暴自弃。

在这个场景中,妈妈对孩子的感受是愤怒,妈妈想对孩子采取的行动是:应战,你必须按我说的做(不买玩具)。而孩子的回应是变本加厉(地上打滚),那孩子此刻的错误目标可能是寻求权力,孩子的感受是:我想控制别人(妈妈)。你不能强迫我,不能阻止我。

阿德勒说:孩子的行为没有对错,它反映的不是过去的经验,就是内在的匮乏。

哭闹很凶,有可能是以前满足过他,或者是在别的事情上满足过他,所以他学会了这种方式。

如果每次去商场的时候,孩子都希望妈妈给他买玩具(这是孩子的目标)。
所以孩子也喜欢要玩具,趴在地上打滚不起来(孩子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妈妈为了顾及面子,满足孩子(结果),那孩子得到的经验是哭闹可以获得权力,控制妈妈,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时候,如果妈妈意识到孩子是在与自己争夺权力的,应当选择果断退出权力的一方,陪伴孩子度过他的负面情绪。

孩子要买玩具,妈妈如果能够或者想要满足他,当然不会故意拒绝孩子。但如果不想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家里有类似的玩具,可以回应孩子说:“家里有个这样的玩具,回家妈妈陪你玩”。

然后将孩子抱离商场,并保持和孩子的语言回应,接纳孩子的情绪(结果)。几次下来,孩子知道了不是所有的要求妈妈都会满足的,也不会在商场用打滚的方式来”控制“妈妈了。

这也是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里提到的核心思想:移除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的错误目标不被满足,不当行为才不会重复出现。

另外,李玫瑾针对“3—5岁儿童出现任性行为,该如何处理”的问题给了很详细的指导。

她说:比如3到5岁的孩子要买玩具小汽车,但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小汽车了,家长觉得不应该买,孩子撒泼哭闹非要买,怎么办?

教育步骤大概有四个:
1、坚决不买小汽车,把孩子带回家。

2、四不要: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说教,不要走开。让他和你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哭,如果孩子继续哭,让他哭够,哪怕他撒泼到拿头撞墙,家长也要淡定的看着,表示“随你闹,我不心疼,我不妥协”。

3、等孩子冷静了,不哭了,拿热毛巾给孩子擦把脸,用行动表示“我仍然爱你”。
然后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给买,以及下次再想要什么,胡闹任性这一招不管用。

4、最后建议家长,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不要都拒绝,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三次里面,可以有一次让孩子“说服你”,再答应,这样可以训练孩子“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很赞成这两点,就是四不要: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说教,不要走开。再就是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说服妈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18/21 【亲子解惑】孩子公共场合哭闹耍脾气,要满足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