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节的国庆节

图片发自App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忘光后,还剩下来的东西。

昨夜,一个人坐在熙熙攘攘的市中心广场发呆一小时,看看碰碰车想想毕业设计。 昨夜,高考后第一次梦见走进考场,做高考卷。 在南理工座无虚席的自习教室里,老师走进来,给我一个人发了卷子,一张有填空选择有应用题的物理卷。 50+%的题靠猜。 不知道潜意识为什么要给我发一张物理考卷,也许因为当年得了A+的高考物理是我唯一拿得出手的一科。我从来不擅长物理,化学好歹还在竞赛圈外围混过一阵,其他科目更加没把握。从成绩角度,回想高中时期总觉得虚度三年。所在高中的教学理念是轻负高质,作业和绝大部分学校比起来算得上九牛一毛,我的理科没刷过多少卷子,文科作业一向抄,不会的大多不求甚解。高考后,同班同学成片985,我着实后悔了好几个月,但本科期间我逐渐感到因祸得福,起码进了学习氛围很好的211,有了很多人羡慕的出国经历,最重要的是,轻松的高三把学习冲劲留给大一大二。记得设计图学考试前几周,我翻出图书馆里每一册工图参考书,找出所有“绘制某形状在三维物体上的投影”的题目,全部做掉、对答案、研究书里解法,然后返回做课本练习册的一道题,发现还是没有完全弄懂,心里很着急。这是我从来没体会过的一种急,以前的急是干着急不补救,当时的急是有所行动依然不能解决问题的急。无奈,我询问了隔壁班的室友,三小时做题没搞明白的我三分钟茅塞顿开。也许这是吃了九个饼后带来饱觉的第十个饼,但从那时起我开始忧虑几何没学好,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最近画车,有些角度下画曲线不知凸起方向,不得不找照片参考。 来考村十多天,一些困扰多时的疑问有所顿悟。这里很难找到背着书包或夹着公文包跑步或快走的人,城市节奏比较慢,就像成都和厦门,如果不考虑这里严重的治安问题,大概算是个不错的养老城市。我适应的学习节奏碰巧也是慢的。以前总想着研究生争取名校,但同时work on两三个project就足以让我抓狂,每次大作业后都会有只想静养、玩也没力气的感觉,即使大作业提交前一周不熬夜,前两周、前三周也总会有莫名兴奋连续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情况,然后留出几天空白,作业丝毫不想碰,只想去月牙湖看水里流云,或去跑道上刷个十公里吼两嗓子,跟不时跑过身边的陌生人随便别别苗头。我是普通人,没必要争羡慕的眼球,没必要充好看的数据。姜汁可乐和巧克力蛋糕条的非典型下午茶,阳光和圆珠笔在小本子上的涂鸦,是更适合我七百度视力和极差情绪管理能力的生活方式。但我还是年轻人,还会心有不甘。到明天回想,净成绩第一放弃保研后悔吗?本科毕业后愿意在村里继续呆两年吗?今天的我全然不知。 这个暑假,把考初中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搞懂了的牛吃草变题和鸡兔同笼变题翻出来学,做了几页草稿纸的题,全会全对。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考卷,不知是如今当真完全会了,还是仅仅会了一根小手指。就像18岁以前跑个800米觉得相当远,如今已经跑过全程马拉松42+公里,舟上刻痕犹然清晰,而剑已顺流远矣。我,已离小学奥数十年远,离高考数理化三年远,离高数线代大物两年远,家里往前数一辈是微电子工程师、数两倍是机械工程师的我,从理科物化班毕业后阴差阳错选择了一条bachelor of arts之路,我后悔吗?但我敢说我还是喜欢数理化的吗?我应该像重做小学奥数那样重做高中数理化题,即使我也说不清,究竟为了学还是为了克服深藏的恐惧。 我曾恐惧、逃避数学 也曾恐惧、逃避画车 也许现在依然在恐惧、在逃避 但我一定不能恐惧和逃避把这些说出来 也不能恐惧和逃避直面我的恐惧和逃避。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过节的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