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给自主招生“挤水分”,严格审查资格、控制规模、加强监督

文/雷哥

自主招生考试,在给具有一定特长的考生提供了新通道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

因此,近年随着自主招生考试规模扩大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增强高校选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此次,教育部通知特别强调一下几点:

(1)不再简单以论文、专利和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作为报考条件和通过初审的依据。

以往自主招生通过论文、专利、竞赛等作为学生能力的评价标准。

其中有的考生的成果水分较大,并且极易造假,不容易辨别。

本人认为这些成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成为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

(2)压缩自主招生规模。

近年来,各个高校为了提前锁定优质生源,不断增加自主招生规模。

越来越多的考生也顶上了自主招生考试这个机会。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达到83万人,85%的自主招生高校报名人数较上年增加。

有的高校报名人数较2017年暴增,如下表所示。

如此大规模的报名量,自然鱼龙混杂。

此次,教育部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适度压缩招生规模,提高质量,宁缺毋滥。

(3)专业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主

自主招生专业要结合学校的特色,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选拔具有相关特长和潜质的学生。

(4)全面规范招生程序

首先,明确申请材料审核责任,完善机制,明确标准和规则。并且,落实责任制,谁审核谁负责。

其次,综合考察学生素质。强化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实践、体育科目的考查。考核在标准化考点组织,专家和学生“双随机”抽签决定,全过程录像。

再次,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报名阶段,申请材料需考生所在中学校长签字确认并在网站公示。考核阶段高校要及时公示报考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信息须保留到当年的年底。

最后,入学时要针对考生的相关资料严格复查。

(5)加强监督

首先,落实责任主体。中学校长和高校负责人都是主要负责人,承担相关责任。

其次,严惩造假。造假取消高考资格。如入学未发现,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和学位证 。

这一次,教育部全面规范自主招生考试。

从各个环节加强规范和管理,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从中学、高校、到教育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

从资料审核、招生考试到造假追责全过程规范和监管。

把自主招生可能存在的漏洞堵上,全面给自主招生考试“挤水分”。

关注雷哥,关注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部给自主招生“挤水分”,严格审查资格、控制规模、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