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的培育 明晰教育未来的挑战

——读常生龙《核心素养与学习的革命》一书有感


        拜读常生龙老师亲笔签字的赠书《核心素养与学习的革命》,这一份荣幸,来自于中国教育报组织的读书会,来自于常老师对我的激励,来自于常老师的那份教育情怀,也来自于我对阅读的热爱,更来自于我们对美好教育的“心向往之”。

    《核心素养与学习变革》是上海物理特级教师、博士常生龙老师的著作。近几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当我捧读常生龙老师著作《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这本书时,我感觉作者和我在当面谈论一样,语言有一种亲切感。常老师的文字功夫很精练,能把概念和原理、各家学术观点与方法,用普通教师能读懂并理解的日常语言表述出来。这本书通过“重新认识素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锻造必备品格”、“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四个专辑阐述了素养在教育领域的演变历程,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及学校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

      在阅读中,有几点带给我的触动很大:

      一、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

      案例《蚯蚓有没有脑》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为了了解事物的真相,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答案,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他在独立思考,通过这个过程获得成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过程是主动的学习与探究,是快乐的学习。有时我们在学生面前太急于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们,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当孩子对某样东西或事物感兴趣时,我们也总是提醒要小心、注意安全,时时刻刻干扰孩子的探究和独立思考机会。我很喜欢常老师总结的这句话:“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价值,让学生因为学习而快乐并具备寻找快乐的能力,让学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希望,并具备在未来“冲浪”的本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过程的快乐和“冲浪”的本领是我们教育必须要追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为孩子提供探究的机会,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孩子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教师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逐步养成学生愿意思考、学会思考、大胆思考的能力。

        二、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

        常老师指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了解世界的强烈好奇心,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洞悉世界的运行方式,都是自主学习的能手和高手。”的确是这样,孩子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断地触碰感知这个世界,不断学习、熟悉生活技能,所以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高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步入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时,我们却渐渐发现,孩子们积极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与日俱增,而是日益下降。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督促呢?

        常老师认为,因为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复杂的课程设置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课堂教学给他们制造了很多学习上的麻烦,作业测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学校的教学管理又让孩子们时常感到恐惧和胆怯。所以多重作用之下,学生就慢慢地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自主学习,开始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接受式教育就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

        以前经常抱怨孩子一届不如一届,抱怨现在的诱惑太多,学习的条件太好,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却从未想过,这样的现状原来正是家庭和学校的管制和重压造成的。常老师的观点如当头棒喝,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坚持与认知。的确,成绩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孩子的能力水平。所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可谓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可是它真的能代表孩子的能力吗?孩子的能力绝不是几张测试卷、一张成绩单能代表的。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好成绩是在家长和学校的高压之下,经历多次的机械训练才获得的,成绩的取得或许与老师、与家长的努力密不可分,却未必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多大关系。

      常老师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教师和家长要努力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材料,创设适宜探索的环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育需要唤醒,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动力。

        三、不舒服的地方才有创新的机会,实践才能诞生智慧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创新在社会蔚然成风,我觉得除了应该保持好奇心、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之外,鼓励动手、给予实践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创新虽然可以无中生有,但绝对不是天马行空。”

        在朋友圈中看到朋友的幼儿园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进行“玩具大迁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觉得原来玩具的摆放局限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所以师生总动员,开始重新拆卸、组装,孩子们有负责拆卸的、有负责抬运的,还有负责骑着小货车运输的……场面虽热闹,却不显混乱。

        而在搬运玩具的过程中,有两个小男孩大概是觉得用手抬木盒不太方便,居然想到了用两根塑料管穿过木盒的两端,然后将管套在身上,这样就轻松地将木盒抬起来。我为两个宝贝的创新举动感到叹服,更为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劳动实践机会感到敬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践机会,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劳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调整,游戏中创造,游戏中成长!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呢?

        四、明晰自己的责任

        在书中,常生龙老师曾有这样的追问,“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你自己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而你的学生日子却过得很舒坦?”看到了常生龙老师的举例和剖析,我不仅苦笑,现实的教学中,这不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吗?因为我们身上不仅背着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时候还背着孩子应担当的责任,家长应承担的责任,学校应负起的责任。所以,我们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有时压得喘不过气来。常生龙老师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团队,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促使并信任大家把各自的任务完成。我想,这或许是需要我不断反思和尝试的。

      五、让个性化的学习落到实处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约翰•库奇《学习的升级》一书的观点:个性化学习、先天后天的交互作用论、学习的最佳效应点,是未来学习中特别需要抱持的三种学习观念。其中,帮助学生发现最佳效应点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一点恰恰是教育界的终极目标,也是最困难的事。而调动内在动机要把握的关键要素有四个,分别是自主选择、正确看待失败、刻意练习、坚毅的性格,这恰恰是必备品格的应有之义。可见,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可以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特意强调了“深度学习”的理念。作者对这种教育的新时代所应持有的教育观念、支撑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的新场景、可能用到的新技术等进行了描绘,也对深度学习做了探讨。这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是逐渐走入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信息化,智能化是现在教育的一个新兴的特点。我们相应的也要学会适应这个新时代,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走在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

        余文森教授说,“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能力,两者相互扶持,相互支撑,才形成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德与才的和谐统一。而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干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也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

        掩卷沉思,可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己的观念与认识是否与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研究和实践。愿我们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中,有文化的滋养,有大视野的支撑,有阅读的搀扶!能享受教育的乐趣,释放人文性、科学性的光芒!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2、12、18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核心素养的培育 明晰教育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