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logy and Utopia,《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读书笔记5

第二章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第一部分,对概念的定义

要了解思想的现状,就必须从“意识形态”问题入手。对大多数人来说,“意识形态”一词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但这个词及其含义在历史上比马克思主义还要早,而且自那时起,这个词就出现了新的含义。

对这个问题的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意识形态”一词的意义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把各种不同的意义整合为一个统一体。并对今天所使用的这个概念的各种意义的变化作出更精确的说明,以便为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分析作好准备。一般说来,“意识形态”一词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的意义,即特殊意义和整体意义。

特殊意义:在我们对对手提出的思想和言论持怀疑态度时,就隐含了意识形态的特殊意义。它们被认为是对真实情境属性的有意的包装,而对其真正的认知并不因个人喜好而改变。这种意识形态的概念,只是逐渐从谎言的常识性概念中分化出来的。这里,当我们涉及这个时代或这个群体思想的整体结构之特点和构成时,我们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或一个具体的历史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

这两种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完全不会依靠其对手之言辞来理解其真正意思和意图。两者都回归于主体,继续通过分析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条件之间接方法来理解其所说的话。因此,主体之意思表示成为其存在的功能。这意味着其观点、言论、提议、及思维系统是根据其人之生活情境为背景来进行解释的。它进一步表明,主体的具体性格和生活情境影响其观点、感知和解释。

因此,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概念都使这些所谓的“观念”成为其使用者及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的工具。虽然它们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之间也有显著的区别。在后者中,我们只提到最重要的几点如下:

1、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只指定对手之部分主张为意识形态,而且这只涉及到它们的内容。整体概念则是对对手的整体世界观(包括他对概念之注释)提出质疑,并试图将这些概念理解为他所参与的集体生活之产物。

2、意识形态之特殊意义表明其仅在纯心理学层面进行分析。如果其认为对手说谎,或者其歪曲、掩盖一真实情境,那么它必然也假设双方有相同的对真实性进行认定的标准。同时,它也假定,通过参考双方共同接受的客观真实性之标准,便可以反驳谎言并消除错误来源。而该案例在整体意义的意识形态下便有所不同。当吾人把一思维世界归因于一历史时代,另一思维归因于自身时,或一历史决定社会阶层与吾人思维相异时,吾人所提及并非只是思维内容之个案,而是不同之思维系统及经验、理解之巨大不同之模式。吾人在考虑非单内容,而是形式甚至一思维模式之基本框架时,便触及到理论或思维层面的内容。

3、与这种差异相对应的是,意识形态的特殊意义主要是用一种利益心理学来运作的,而总体意义则使用一种更正式的功能分析,不涉及任何动机,只局限于对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运作的思想结构差异之客观描述。前者假定各种利益是其欺骗行为之动因,而后者只是单纯假定社会情境与其视角、观点、或统觉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对一系列利益之分析也许必要,但其并不能建立因果联系,而是建立一整体情境。因此,利益心理学倾向于被情境及知识形式间相互联系之分析所取代。

由于特定意义从来没有离开心理学层面,因此,在此分析下的参照物总是个体。在吾人研究集体时,因所有心理现象终可归因于个体思维,依然如是。集体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常见于公众演说。在该语义下,集体存在只代表着,或对同一情境之直接反应,或如直接心理互动之结果下,一群人存在类似反应。相应,在相同社会情境之条件下,他们可归属于同一表象。如将吾等观察局限在发生于个体之心理进程,以及认定其为唯一意识形态之承担者,则吾人将永远无法掌握在既定历史情境下,某一社会集体思维世界结构之完整性。尽管,此类整体心理世界,离开不同个体之经验及唤起反应便无法存在,其内在结构却非简单的个体存在之融合。举例说明,如工人阶级之个体,并未经历全部的,可称为无产阶级世界观之要素。每个个体仅参与此思维系统之某部分,而此系统之完整性并非仅为个体经历之加总。其完整性,是经过系统化合并,而非随意拼接具体集体中个人之碎片化经历而成。因此可得知,唯有吾人考虑意识形态之概念时,个体方能视为意识形态之接受者。从定义而言,所谓意识形态,更多时候是指向于分散内容,而不是思想的整体结构。只要是动用意识形态之整体意义,吾人便尝试重建一社会集体之全部态度。同时,并非具体某人或抽象之个体之和,可以被认为是作为整体的该意识体系之接受者。此层面分析之目的是对构成个体单独判断之系统理论基础之重构。而对意识形态特殊意义之分析,因其认为个体思维内容多是建立于其主体利益之上,因而无法完成对社会集体全部态度重构的目的。特殊意义之分析,最多能提示集体心理层面之意识形态,或推动群体心理学之发展。尽管集体心理学观点可能很接近于整体意义之意识形态分析之问题,但它也无法完全回答其疑问。个体态度及判断在多大程度上被其他人类共生所影响及改变是一回事,而了解某个体拥有与集体或社会阶层中其他成员相同之思维模式的理论内涵则是另外一回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Ideology and Utopia,《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读书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