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

宁送外卖也不进工厂,要反思的是制造业劳工的权益保障。

近年来,春节过后,中国沿海很多工厂总会高喊“招工难”。今年依旧不例外,很多企业再次出现“用工荒”,一些企业甚至面临“颗粒无收”的招工窘境


外卖人员在例行清理装餐箱

改革开放后 ,“进厂”一度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但今天它却被年轻人一脸嫌弃。尽管“进厂”被认为工作稳定、能遮风避雨,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快递等行业。即便一些工厂喊出月薪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待遇,也未能让年轻人“回头”。

有些声音认为,这届年轻人太娇气。这种说法欠妥。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近年,随着工厂各种成本要素增加,中国制造利润摊薄,全球竞争力式微。尽管有些企业在谋求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但这并非一日之功。有些企业开出万元月薪,但能轻松拿到的人终是凤毛麟角。更多工人根本拿不到这个待遇,或需付出超额工作时间、面对恶劣工作环境、接受危险工种才能实现。说白了,这个一万元是“有毒的一万元”。

相比之前的工人,“80后”“90后”群体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中很多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强调自由、向往尊重、追求梦想。制造业的短板则是制度繁杂、条框太多、约束自由,工作枯燥。相反各类商超、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企业提供的岗位上班时间灵活、收入有保障、工作环境佳。相较制造业,这些服务行业还优化了员工职场体验感,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培训机会,让年轻人拥有更多获得感,还让他们看到未来更多可能性。

年轻人为何嫌弃制造业?

这个板子不应打到年轻人身上。从产业角度来看,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注定会持续增高。抽象的“月薪万元”,并不能描述制造业年轻工人的生存状态。

当他们蜂拥向外卖等服务业的时候,要反思的不是求职者的趋利选择和市场规律,而应该是制造业劳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站在制造业的角度来说,要避免“无人可用”的尴尬以及与服务业“争夺”年轻人,工厂就应在加快产业升级、改善软硬件工作环境、提高工人待遇等方面多下功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