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怎么这么难?

        COVID-19疫情伴随2020年一起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举国上下宅家隔离,人群聚集全部消失,人员流动性大幅下降,这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仿佛一夜之间变成原地卧倒的巨兽,全部力量用于疗治武汉这个突然撕裂的伤口。政府果断而决绝的防疫措施,得到民众空前一致的支持和服从。随着疫情防控的态势向好,各个领域蛰伏着复苏的力量,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愿望,首先从各种线上行为开始突破。线上购物广泛到所有生活所需自不必说,线上招聘、线上会议、线上签约、线上培训……也都操作了起来。危机带来的机遇正在被眼疾手快的人抓住。

        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就跟那一年的“非典”有很大关系。那一年人们也是不敢上街,开始尝试在网上买东西。2003年淘宝创立,当年就迎来发展空间。中国居然在2003年就发出了第一张民营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就是支付宝。政府决定发出这张牌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典”。如果没有支付宝,淘宝的中国式电子商务模型不会走通。

        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为何改变总要在原路不通时才倒逼出来,一直在倡导鼓励创新精神,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干什么都需要创新,但是除了喊口号,正真创新了多少,哪怕只是一个细节,一个流程,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回想一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如果三年之内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没大变化,那说明你负责的领域属于止步不前,如果五年之内都大同小异,说明你处于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定缺乏活力。

        为什么创新就这么难?创新的原驱动来自现实需求,好的点子都是基础工作者灵光一现出来的,怎么让基础工作者有创新动力,又怎么将创新点子保护起来,吸收过来,运用下去呢?

        我想首先应打通严密的层级行政管理模式,就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层层汇报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至少在一个单位内部,一个区县级行政区内部,一定程度地变层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比如阿里使用的钉钉,每个员工都可以直接给马云发消息。类似的办公平台完全可以将扁平化管理变成现实,活跃每个个人或小团体之间横向沟通交流,也畅通向上的沟通渠道,一个想法可以直接到达大BOSS那里,否则在层层传递中,夭折在任何一个层面都有可能,没有成功的先例,那么基层创新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要是因此还无意冒犯了哪个层面领导还被穿小鞋,那创新的欲念瞬间清零。

        除了畅通渠道,保护创新萌芽。还需要解决动力来源问题,动力一般来说来自两方面:趋利和避害。那么考核和奖惩就该上场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才刚刚起步,步履蹒跚咿呀学语,远达不到成熟有力。有时候常常暗自思索,考核究竟是为了什么?正常的顺序是先解决为什么,再解决考什么,然后是怎么考,最后才是出考核结果。但是似乎好像一切颠倒了,我们说考核就是要选出几个优秀的集体和个人来,然后我们设计考核流程方案,然后再往里填考核内容指标,最后到了为什么考核?因为上级要求的呗。

        考核是风向标和指挥棒,说的很好,考核应该让实干者创新者,得到荣誉和待遇。但是考核不应该等同于评优,它应该是驴子前面的胡萝卜和身后的鞭子,鼓励和鞭策你努力做的更好,与他人比,你可以抱怨没有可比性,派任务分职能的时候、给钱给资源的时候就不公平,那么你和去年的自己比呢?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比呢?

        结果导向就是效率导向,有时候就需要铁面无私地说:我不需要听理由和解释,我只要看到结果。可以各显神通,苦干的苦干,取巧的取巧,不管你有什么苦劳,也不嫌你加班太少,就看谁能漂漂亮亮得把成绩拿到桌面上来,不但领导看见,而且大家都看见。也许你得罪人投票不够多,也许你还得罪领导推荐没有你,但是群众眼睛雪亮,公道自在人心。一旦营造起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考核氛围,投人情票的慢慢总会失人心。所以考核的过程比考核的结果更重要,我们就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比计划、比落实、比成效。若得无冕之王,恐怕比得了名号奖金还欣喜呢。有了更高效完成任务的欲望,创新才会被应用,因为创新可能失败,可能短期内需要额外投入,可能会有不适应感,但是只要能提质增效,都是值得的。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没有疫情倒逼,我们也该尝试走出舒适区,从小变革开始,迈出创新第一步。凡事不要总问惯例,要思考一下原来的做法是否依然可行,是否符合当下需求,是否有有改善空间,点滴汇江河,为社会进步做一点自己的贡献也是幸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怎么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