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关于手机的记忆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手机不叫手机,叫大哥大,也叫半头砖,因为体积大,就像半块砖头一样,因此得名半头砖。那时大哥大的身价不菲,差不多一万元左右,要想通话还要交纳入网费,差不多六千元左右。要知道那个年代,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才七十多元,买得起用得起的人不用我说,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如果当时我说三十年之后,大哥大会变得薄如蝉翼,可折可叠,看官们会不会觉得我病得不轻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慢慢地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随便买个手机卡就可以通话,联通、电信、移动,想选谁家选谁家,不仅不用交纳昂贵的入网费,三家企业还想着办法为我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慢慢地手机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话、上网、聊天、工作、上课,似乎手机变成了比我们另一半更重要的一分子。从起床开始刷手机,吃饭刷手机,如厕刷手机,无聊刷手机,工作刷手机⋯,手机的使用离最初设计的功能越来越远了。

还记得冯晓刚的那部电影《手机》吗?剧中人物严守一,因为手机给他的生活带来快乐、带来爱情的同时,也使他的婚姻遇到了很大的危机。现实生活中,因为《手机》的上映,为某主持人带来了生活的困扰,进一步不牵扯出某女明星的逃税问题。

手机已不仅仅是手机了。

孩子因为手机不学习被父母打骂,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甚至冲动之下一跃了之;夫妻因为刷微博,不管孩子不做饭,吵得家里鸡犬不宁;还有的人为了买部新iPhone能够出卖自己的器官⋯

如果手机能发声,它是否愿意为这些问题背祸呢?

啰嗦这么多,我只想阐述一个观点,从无知(没有手机)到自知(有手机)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至关重要,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自知(有手机)到觉察(用手机)是个熟悉的过程。从觉察(用手机)到习惯(依赖手机)是日用而不自知的过程。有一天,当你摆脱手机依赖的时候,就是跳出来的时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