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Jennifer大爱有有干货的分享会,关于那个二宝是否分开带的问题,我觉得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需要补充,所以写下这篇《二宝家庭的硬伤》
问题:二个宝贝是否需要分开带?
大多数两个宝贝的基本性格,出生顺序,养育环境,养育人自身的育儿水平都会影线一个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实际并没有应该与否的情况,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切实的想一下,你为什么生二宝?你的初心,指导你的行为准则。
等我们老了以后,还有血缘至亲陪伴着他,可以分享心事,共同吐槽,可以相伴而行,是很幸福的;当然赡养老人的负担,相互照顾的可能,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减负。唯一劳心的是,现今的你,需要付出的是双倍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相亲相爱一路走来,他们是没有感情的,没有好的关系基础,如今的社会也有兄弟反目,姐妹隔阂,利益相争的事情发生。其实是因为作为母亲,没有告诉过他们,该如何尊敬兄长,如何照顾幼小兄妹,如何合作共赢,所以没有形成好的关系,孩子自然各自为己,没有为他人着想,没有好的性格培养,发生以上也是很正常的。
分开带,我有这样的经历。我不光分开带,还分在不同的城市,所以我有时候在苏州陪小宝(尚未读幼儿园),有时候会在上海陪大宝(读小学),在上海工作的我,可以下班去陪大宝,或者回苏州陪小宝,本来觉得可以分担养育压力,实际发生的情况确实给孩子带来更多问题。因为分开带唯一的好处,是缓解大人的压力,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2岁的小宝处于0-3极度需要母爱的关键期,给予他充足的安全感,7岁的大宝因为从小主要由妈妈和外婆承担日常养育工作,突然间换了主要养育人,换了生活环境,又面临幼升小学习上的变化,心理压力以及负面情绪满满,同时又要面对学习和作业。说实话,这是我做的一件非常后悔的事,所以我说,这是我走过的弯路。
所以有一次小宝摔跤,趴在地上哭的时候,并不是说“我哪里受伤,好痛”,而是冒出一句“妈妈不爱我了”……小孩子并不会说谎,如果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一定是我让他有这样的感觉了。这一点,是我深刻反省的。也是诱发我辞去工作专心带娃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我的行为并没有遵从我的初心。没有初心作为战略指导方向,你的行为也就是战术是不可能成功和一贯而至的。
常见问题
1。 二宝间的竞争关系
在如今的二宝家庭里,充斥着竞争。
譬如,你吃完你可以先去玩玩具(无形中让大小宝之间形成不平衡的关系,为什么她可以玩,我不可以玩?)
你要让让弟弟妹妹,(站在大宝的角度上,你考虑过他的感受么?如果是你,愿意一直让另外一个人,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你可以出去玩,姐姐不可以,因为她有作业要做(是不是作为家长,你在告诉孩子,做作业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因为跟出去玩是对立的)
你真的不乖(怎么样算乖?听你话就是乖的话,那么怎么可以培养出独立有主见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孩子的空间在哪里?)
竞争已经无处不在了,竞争的结果,无非就是输-赢,赢-输,输-输,哪一种都不是双赢的局面,只有合作才可以达到双赢,商业社会已经不断在追求强强联合,跨界整合了。
所以,在两个宝贝之间,形成合作意识,有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将来才会与他人去更大的圈子里去协作共赢。
2.大宝二宝的打闹
中国家庭的多宝局面,对比国外家庭,甚至更近一些,日本这样的邻国,多宝家庭也很少见会大宝二宝互相打闹,争吵。我跟日本的二宝妈妈交流过,6岁的哥哥会主动帮忙照顾2岁的弟弟,从来不会打闹,家长并没有特地去灌输引导,而是这种性格培养和情商教育已经包含在了学校课堂里。
体制内教育过分追求成绩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培养,以及情商培养。所以成年后的大人,有多少有很优秀的情绪管理能力,很高的情商,很有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对比大多数中国名校生,和国外藤校很多有远大志向,要去支教,要去服务社会,要去改变将来的那些名校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缺失了很多东西?这些缺失从哪里补足?
说回来,大宝二宝之间的打闹,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任何观点都是从我出发的,我被他推了,打了,我的东西被抢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么?
所以,不断去培养孩子换位思考能力,共情能力,为他人着想,去服务他人的能力,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孩子,怎么会经常打闹幼小的弟弟妹妹?
3. 大宝二宝之间的不公平
社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果样样都要公平,那几乎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
譬如孩子们吃蛋糕,就会有大有小,因为每个人的胃口大小不一样,喜欢的口味也不一样,当时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所谓的公平只能是审时度势的相对公平。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你觉得不公平,那还有那些连鞋子都没有穿的孩子,甚至没有脚的孩子,没有家的孩子,没有爸爸妈妈陪的孩子,没有饭吃的孩子,没有书读的孩子,对这些孩子来说,让你占有现在的资源已经是不公平了。
所以,及早的面对现实,让他明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人会变得更加幸福。当然,这样的概念要持续不断的灌输,直到有一天,孩子嘴巴自然而然的输出,你就知道引导到位了。
追求绝对的公平,容易引起孩子对于欲望的执着,形成攀比之风。他有这样的橡皮,她有漂亮的裙子,我都没有,不公平。回家来跟父母要,要不到去问爷爷奶奶要,去关注怎么得到,而忽视了本身最重要的东西。关注你拥有的,可以让你幸福;关注你没有拥有的,会让你持续心里不平衡,即使长大也难以填满欲望的沟壑。
4. 大宝的育儿协助工作。
我家的大宝已经7岁多了,所以可以独立承担一些家务了。借鉴国外的养育经验,我跟他协商好了工资,每天都要付出劳动,可以赚取工资。工资可以用以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书本,玩具,当然还会有浮动绩效考核,考核合格,会有绩效奖金。
我很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独立出门取包裹,那种兴奋的长大了的感觉,我采访他,拍视频留念(当然孩子独立出门之前的心里建设,场景模拟会有很多次,直到你确定和信任他可以的时候,他可以独立在一定可知范围内移动)。
平时我独自带他俩出门的时候,我会可以减轻尿布包的分量,然后告诉他,妈妈一个人搞不定,需要你的帮助,我们是一个team的。通常他都会表现的很好。
在我忙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现在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做,没办法带弟弟,你可以帮忙么?他会带弟弟玩,保障弟弟的安全,给弟弟讲故事,玩乐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他都可以做,我即使空了,发现他俩玩的很好的时候,也不会去打扰他们,直到他们来找我。
甚至有的时候,我会给他们一个场景模拟,譬如,现在哥哥是老师,给弟弟上课;譬如,现在奥特曼一家来我们家喝茶,给他们一大堆瓶瓶罐罐小圆球之类的,让他们玩茶艺游戏。。。。各种fun。
很多的时候,我是当大宝partner的,告诉他,他是在我养大弟弟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partner。给他一个当大人的人设,他就会表现的非常的识大体。
5. 大宝的心里安抚
很多人会觉得有了小宝,要多关注小宝。其实,并不合理,当然也需要根据两个宝贝自身的性格来调整。
大宝长大的过程,会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觉得心里受伤了,爸爸妈妈的爱被分享了,没人爱我了,他们都去照顾弟弟妹妹了,我好孤独,没人陪我玩,这样的心情。
说实在的,大宝带好了,反而对你的二宝养育过程是一种助力。大宝会跟二宝在相处的过程中,把他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再传递给二宝。等于有人在帮你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带不好,等二宝长大了,你面对的就是两个问题孩子,还要头大。
结合性格来讲,我家大宝情感细腻敏感,稍微几句批评就会sentimental,小宝阳光开朗,即使有时候说别人哪里不对,他会即刻自省吾身,所以这样的孩子不怕批评,就怕没有问题,不知道从何改善。所以在他俩如果有打闹之类的情况发生,我会一起罚站,等于告诉哥哥,妈妈并没有因为弟弟小,就可以无原则的免受责罚,通常哥哥会很幸灾乐祸,也会觉得妈妈是公平的,开心一小会儿。
但是,我会告诉大宝,一个宝贝可以罚站的时间是跟年龄有关系的,2岁和7岁都不一样,弟弟的最多5分钟,你的不超过30分钟都可以。所以他也明白,罚站只是妈妈让我cool down的手段,目的是让我思考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哪里做的不好, 然后我们会有一个一对一的talk,帮他理清思路,不一定一次就成功,量变到质变。
6. 孩子常见的攻击手段
长期在孩子的心理问题上面不做疏导的工作,那么青少年抑郁、自杀等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二宝家庭常见的就是,孩子不同的攻击手段。
长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通常就是“对内攻击”和“对外攻击”。其实就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归因模式。
对内攻击的话,孩子会觉得父母以及主要养育儿对小宝更多的照顾和偏袒,是自己不被爱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是我太差劲了,不如弟弟妹妹,反正怎么样都比不过弟弟妹妹受爱,还不如死了算了。
对外攻击的话,孩子就觉得所有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弟弟妹妹出现了,他是我的死敌,只要灭了敌人就好了。所以才有那种在父母面前,假装和弟弟妹妹很友好,很乖巧照顾他,回头趁大人不注意,就推小宝下楼的情况发生。
维护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形成两个孩子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有爱有关怀的局面,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
7. 二宝家庭的核心
其实所有二宝家庭的问题核心,都取决于一个母亲的智慧。糟糕的母亲,自然问题重重;智慧的母亲,一定会有办法的,因为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只要你有信心。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母亲,一定是不断学习着摸索着,成长起来的。所以在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坚定的信念,以及自信的心态是一定要有的。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母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时间,没精力,太劳累了。孕产期、月子期都是女性的关键期,如果你家有一个体贴有爱,又愿意带娃的,那么恭喜你。否则,永远记住,不是所有人都够格来做母亲应当做的工作的,不管别人如何,做好妈妈是你应该要做的工作,归因到自身,可以让你自己飞速成长,创造性解决问题。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足够的休息。只有有休息的小白鼠,才可以跑得出迷宫,所以适当的给自己放假,休息,运动,好好舒缓压力,好好爱自己,你才有足够的能量去爱自己的孩子。
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危机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可以提高的“招式”,而不是“道行”。真正要修的“道行”,是爱孩子的心,以及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