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我的过程

阅读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笔记(3)

1

投资是一种投资方法。它总会有一定的操作时点。巴菲特喜欢的长期是“永远”,大多数普通人可能都无法做到这个“永远”的时限。

无论是否愿意,市场的交易都是双向的。即有买入就有卖出,有卖出就会有买入。从这个角度看,尽管是价值投资者,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一份子,微观层面都无法完全逃脱“零和博弈”的元素。

价值投资者认定的价值是跟随市场的成长,预测未来的发展,赚取的是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至于如何预测,关注哪个领域的发展,所认定的时长是多长则是因人而异。

因此作者说投资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预测未来跟认识客观世界有关。如何认识客观世界,首先要了解自己是怎样的,即所谓的对自我的客观。

我的兴趣所在哪个领域,我擅长的是什么,如何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结合起来?

桥水基金的老大达里奥在《原则》讲到的两种可供参考:

  • 保持完全开放的心态
  • 消除自己的认知盲点

保持完全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不以自己为中心,也多多参考他人的意见。

每个人都有其认知盲点,借助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与认知,以及他人的视角来帮助自己消除盲点。

将自己的优势不断强化放大,直到自己能做出超越相当大部分人的决策,进而取得相当可观的优势。

可以这样说,认识自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前提,客观地认识自我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客观世界。

2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知识诚实”的概念,即需要知己所知,更重要的是需要知己所不知。

客观世界在不断地演进,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我们认知客观世界的视角也许随之进化。

构建投资组合的过程是基于诚实地对待自我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过程。投资者对所投资的标的是否足够了解,是否有清晰的认知。

投资者对所投资的标的需要知道的是哪些内容?这些需要知道的内容里有哪些是自己已经知道的?哪些是尚未知道的?

已经知道的足以支撑自己的投资决策吗?不知道的部分对投资决策是否有影响?若有,会是多大的影响?

深入下去,这是一条需要诚实探究的旅程。

这个探究的旅程也是一个构筑自己能力圈的旅程。构筑自己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能力。

而这样的认知是没有尽头的,总有你所不了解的东西。

因而投资组合的构建就是一个不断优化机会成本的过程:没有最优,只有相对更优。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探究世界,来定义和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这些都需要慢慢积累,没人能一蹴而就。

3

为什么价值投资者只占据交易市场的5%?

市场是交易的载体,交换的平台。

每时每刻都有交易发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交易决策,并据此进行操作。

现代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交易操作越来越简便。这无形中也在放大市场的交易量,流通效率越高,交易量越高。

在流动性越大,流动效率越高的交易市场,必然会存在想短期赚取超额回报的投机者。

他们想的是对短期市场变动做出有效正确的判断,然后比其他部分人都提前做出交易决策,进而从这种时间差中收益。

市场会满足这种心愿吗?

短期的预测是否可以支撑长期的交易操作?

这种操作成功过一次都可能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判断正确。

客观的市场告诉我们这种行为长期来看是一种“零和游戏”。没有人可以一直准确地预测短期的市场变动。

投资是对于未来的预测,然而未来在本质上却是无法预测的,所以预测就是概率。

4

人类的大脑已经进化了几十万年,都是为适应生存而进化的。而现代经济的长足发展才是近两百年的事情,证券交易市场的出现也不过是三四百年的历史。

几百年相对于几十万年来讲时间太短,这么短的时间人类的大脑不足以进化出适应投资市场变动的反应机制。

因而我们会看到在证券交易市场,价格上涨的时候,买家越多,上涨的速度越快,涌入市场买入的人越多;相反地,价格下跌的时候,卖出者众多,跌得越厉害,卖出者越多……

市场火热的时候出现螺旋向上的曲线,直至泡沫产生,破裂;市场进入熊市的时候就会出现螺旋向下的曲线,直至达到谷底……

在投资市场中实践,观察,总结,是一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表现。

大部分时候以不变应万变可能是最优的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现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