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你可以生气,但不能越想越气

原创:十点甘蓝蓝 

来源:十点读书收录于话题

你曾经被别人说是个“情绪化”的人吗?

在众多来自家人、爱人、朋友、同事的评价中,“情绪化”被认为是一个最严重的指控。

当对方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意味着你在他眼里不够理性、人格成熟度低、无法控制情绪。

而被认为是“情绪化”的人,也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如此。

表现出情绪是幼稚的吗?压抑情绪、假装情绪稳定,才是成熟吗?

并非如此。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越想越气》是一本剖析情绪背后的动因、从而学会掌控情绪的书,作者认为,情绪是无辜的,情绪是一种工具。

它的存在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如果使用方法不当,被情绪所奴役,就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工具。

有人说,人身上最无用的东西就是情绪。

喜怒哀乐、仇恨、嫉妒、贪婪、敏感,除了形成内耗,让自己更紧张、更累之外,没什么好处。

如果人能够清除情绪,完全处于无内耗的高速运转状态,我们将永远理性,永远做出最优解,永远各尽其职,永远不会妨碍到彼此。

果真如此吗?

如果没有情绪,人类可能就不能称之为生命。

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而进化出来的。

受伤的时候,你会感到疼痛,“疼”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警告你受伤了,你就会逃跑。同样,心灵受伤了,你就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引导你走出危险。

比如一个人在黑夜里行走,你会恐惧,这是情绪保护你安全的方式;

焦虑是因为你想要追求完美。一方面,你想要最好的结果,另一方面,你担心能力不够,于是就会焦虑;

愤怒包含着自尊自重的力量。当你的切身利益和行为准备被破坏时,你就会生气。

同时,愤怒会让人自然而然地积蓄力量,比如人在平和的时候打人,和生气的时候打人,力度是相差巨大的;

看到同龄人拥有你想要的东西,你会嫉妒,这是情绪在提醒你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有多想要;

悲伤的力量,和快乐一样强大。它包含疗愈和安慰的力量,经历过悲伤,人才会真正懂得珍惜当下,并且接纳失去……

所有的情绪都是在提醒你,目前你身处的状态,对你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因此,情绪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但是,如果没有解决情绪背后的困境,任由情绪发酵,演变成情绪化的思考,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就会变成一种“防卫过当”。

书中有一个故事,上司给下属分配了工作,结果他根本没干,就下班回家了,气得上司无心工作。

一开始,上司的愤怒来自于“计划落空”,原本计划这项工作由下属完成,结果出现意外,他可能又要自己做,这种愤怒再正常不过。

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做。

他可能会想到:这个人,吩咐给他工作,他干也不干就跑回家了,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他是不是没把我放在眼里?

越想越复杂,越想越生气,气到自己也无心工作。

这时候人们可能会说:“你又不能把他叫回来继续工作,生气也没用,还是消消气吧。”

但是这样的安慰无济于事,甚至让他更加生气。

此时,真正让他生气的已经不是“工作没干就回家”,而是“他没把我放在眼里”带来的愤怒和屈辱感,演变到这一步,他已经陷入情绪化思考的泥潭。

最终无非两种结果,一是上司火冒三丈地打电话给对方,把他批评一番;二是上司隐忍不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到下次对方犯错时一起发作。

事实上,“情绪化”不只是“容易生气、暴躁”这一种类型,压抑情绪同样是情绪化的表现。

有的人看上去平和淡定,其实只是假装自己没有发脾气。

压抑内心翻涌的情绪不仅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而且自我压抑的状态也无益于自己的身体和与人的交往。

不论是“容易闹情绪”的人还是“能够克制情绪”的人,无法与情绪友好相处,就都成了情绪的奴隶。

只有重视情绪、能看到情绪背后的困境,才能掌控情绪。

如何避免情绪化的陷阱?书中给出了六个习惯。

一是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

喝醉的人往往会情绪失控,给周围的人造成麻烦,是因为在酒精的作用下,人的自控力下降,情绪和理智的平衡被打破。

疲劳也会引发同样的状况,很多人都会在辛苦的工作之后脑海里涌上各种思绪,变得情绪焦躁。但是第二天一觉醒来,又觉得豁然开朗。

荷尔蒙不平衡也有可能造成“情绪激动”,有些人会在生理期前心烦意乱,甚至出现“经前焦虑症”。

知道自己在某种身体状况下,会容易情绪激动,就可以避免情绪引发的无畏争端。

二是转换视角看问题。

在车上被踩了脚,对方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于是你发火了,这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

如果你怒气冲冲,不断纠结于“连句道歉都没有”,可能就会把单纯的某种情绪抬升至“情绪激动”。尤其是那些平时就认为“自己不被人尊重”、自我肯定程度低的人,会因此放大到“为什么总是自己吃亏”的受害者心态。

对方没有道歉,错在对方,我们要学会转换视角,把问题还给对方。

“他踩了别人的脚还不道歉,可能是没有意识到吧”、“可能是不习惯挤地铁,慌里慌张的吧”……

每次发火的时候,要养成转换视角的习惯,“虽然我的脚被踩得很疼,但是他道不道歉是他的事”,而不是陷入“为什么总是我”之类的“受害者心态”。

三是通过写“好友笔记”的方式提升自我肯定程度。

生气也好,烦闷也罢,只要某种情绪产生,就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比如在昂贵的餐厅里吃到了难吃的食物,也没办法以食物质量来要求退款,只能失望而归。

在笔记本上如实写下自己的情绪:满怀期待的大餐,口味奇怪,很失望。店员服务态度不好,很窝火。

接下来,设想最好的朋友会怎么安慰你。

“哪家店?赶快拉入黑名单。下次我带你去一家更好的店,保证你会惊喜。”

记录情绪、模仿好友安慰自己,自我肯定的程度会越来越高,就越有越来越少的事能让你情绪化。

四是放下“应该”,为“希望”而生活。

“应该”思维是会让人变得“情绪化”的思维方式之一。

“应该做这件事”、“事情应该是那个样子”,如果陷入这种“应该”思维,就会把“所有人都应该这样,但他却没有做到”之类的个人“正确”强加于他人。

不为“应该”生活,生活会舒服许多。我们的行为准则不是“应该”,而是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不乱丢垃圾、不随意插队,不是因为“应该”如此,而是“希望”拥有互相尊重、友爱的环境,这就是从应该到希望的转变。

五是远离让人情绪化的现场。

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保持物理距离是最保险的手段。

和男朋友吵架,越吵越生气,吵到要分手。

“要分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彼此都在情绪激动、无法自控的状态下,这个打击会显得更加猛烈。

与其琢磨“真的严重到要分手吗”,不如从现场离开,冷静下来再考虑如何处理两个人的关系。

“情绪激动”时做的决定,大多会追悔莫及。

六是找到“自动开关”,关闭“心灵百叶窗”。

很多时候,情绪化的场景都会反映出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自卑和深深的心灵创伤。因此如果一味地克制情绪,就会变相导致自我压抑。

与其努力避免情绪化,不如去了解自己“情绪激动”的触发条件。

比如,别人打听我的工作成果时,“自动开关”就会打开;看见插队等“不道德”行为时,“自动开关”就会打开;被父母教训,回想起童年阴影时,“自动开关”就会打开……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动开关”,当你找到它们之后,这些条件被触发时,就“关闭心灵百叶窗”,也就是不闻不问。

之后,把这些触发条件一一从意识里清理出去,解开背后的心结,我们的开关就会逐一消失,也更不容易被激怒。

每一次情绪发作,都是一次心灵的“疼痛”,提醒你那里有问题要解决、有伤口要修复。

关注情绪,和情绪做朋友,才有真正的情绪自由。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你可以生气,但不能越想越气)